首页>北京2022>正文

34秒32背后的两大“神器”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2-02-14    作者:林剑

34秒32,稍纵即逝的一瞬,但足以让高亭宇创造冬奥会新的历史。成绩的取得,自然得益于运动员的全力以赴和教练团队的辛勤付出,而随着跨学科、高科技手段的普遍应用,34秒32背后的两大“神器”,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018.jpg

在中国速度滑冰队长期驻训的北体大二七国家冰雪运动科训基地,有一套名为“人工智能无标记点动作捕捉系统”的科技助力设备,该设备不需要运动员携带可穿戴设备,通过摄像头就能拍摄运动员的动态视频,再基于图像深度学习技术进行三维运动分析,以此找出运动员薄弱环节,并指导其不断改进动作、提升成绩。

高亭宇就是这套设备的主要受益者。作为当今速滑领域前100米起跑速度最快的运动员,他曾创造过前100米9.32秒的世界纪录。如何在国家速滑馆创造更好成绩,甚至打破9.30秒大关,成了队伍科研保障人员必须研究的课题。

019.jpg

通过该系统,高亭宇的教练团队和他本人对起跑各个技术环节有了更充分、准确的认识,看录像、研究录像也成为大家的必修课。为充分发挥各领域专业人士的力量,中国速滑队还曾邀请苏炳添的教练兰迪·亨廷顿对高亭宇的起跑动作进行优化,提出合理建议后,也取得了不错效果。2月12日的比赛,尽管高亭宇前100米“仅仅”滑出9.42秒,未能打开9.30秒大关,但仍排在30名参赛选手的第一位。高亭宇赛后表示,他有信心在前100米滑得更快,将成绩进一步提升。

相比于起跑,高亭宇的过弯技术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抗阻与牵引训练装置应运而生:伴随着中心轴的快速转动,冰场上的牵引绳索加速回收,运动员弓背屈膝做出滑冰姿势,在绳索的牵引下极限加速,以超过个人实力的速度进入弯道,平稳地划过弯道冰面。

对于速滑运动员来说,每次进行过弯练习都要完成从初始速度到高速滑行,需要耗费很大体能,因此,运动员以往只是在临近比赛前才开始大量进行弯道技术训练。通过装置,可以帮助他们减少体力消耗,提高训练效率,大幅提升运动水平。简单说,运动员过去一个半小时的训练课只能完成3至5次过弯训练,通过这套装置,可以无负担完成10次甚至更多。在这一背景下,包括高亭宇在内的中国速滑队队员弯道技术显著提升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二七基地采访期间,记者频繁从科研人员口中听到的一句话是“向科技要时间”。我国冰雪运动起步晚,相比欧美冰雪运动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如何在短期内追近乃至实现“弯道超车”,科技创新是重要环节。“向科技要时间”,诚哉斯言。

图片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官方公众号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