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故事:大约是2018年,我和其他几位记者一同采访一位脱贫攻坚领域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当我把“体育在你们村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的问题抛出时,其他几位媒体同行笑出了声。
或许,相比于医疗、住房、交通、教育等领域,体育和脱贫攻坚的距离有点远,如此问题似乎有“蹭热点”之嫌,但一位体育总局退休的老领导经常说,有为才能有位。脱贫攻坚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愿望,没有一个行业、一个人应该置身事外。
2018年,我第一次来到国家体育总局定点扶贫县繁峙县、代县采访,真切感受到了在脱贫攻坚一线体育人、共产党人的工作,他们的所干、所思、所想,也感受到了他们的责任和担当。
在代县体育馆,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中国式摔跤比赛赛后,我听到了将现场挤得满满当当的当地老乡说:“代县是摔跤之乡,但还是第一次在家门口看这么高水平的比赛。”借二青会的东风,代县还成立了自己的摔跤协会,现在摔跤项目进校园在当地已经蔚然成风,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也已经成为当地脱贫攻坚路上的不竭动力。
↑资料图
在代县胡峪乡分水岭村,面对国家体育总局帮助修建的近4公里的公路,村支部书记宋三邦翘起大拇指说:“这真是一条脱贫路、腾飞路、幸福路。”过去,这条路经常被大雨、山体滑坡冲毁,位于山顶的分水岭村村民经常几天、几星期道路不通,老人不能看病,孩子不能上学。如今,全新的道路让村民20分钟就能进城,村里的土特产也有了更好的销路。
繁峙县三祝村缺水历史长达60年,在体育总局驻村干部的帮助下,打了一口净深300米的水井,当地人都说“创造了打井深度的世界纪录”,就此解决了全村100余户300余人的吃水难问题。生活用水解决后,体育总局扶贫干部还帮助当地建设了灌溉系统,让三祝村多年来种植“靠天吃饭”成为历史,如今西瓜已经成为当地全新的经济作物。
其中三祝村驻村第一书记石刚更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参与扶贫工作,见证并参与了总局20多年在山西两县的扶贫,他的事迹也被不少媒体称赞为“一场长达27年的扶贫马拉松”。
建设体育强国,构建“大体育”格局是重要前提,要发挥体育多元功能价值,让体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何将体育的“大”转化为行动,我想赛场上顽强拼搏的运动员,社区里不计回报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脚踏实地无怨无悔的扶贫干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体育工作者,他们已经证明了投身体育工作的情怀之大、行动之大、梦想之大,他们无不是用日复一日的汗水、泪水乃至血水为祖国的荣誉、人民的健康、中国的体育事业贡献着力量。
国之大者,为国为民。将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就是我们的“大”。将一件件人民的小事铭记于心、付诸行动,就是我们的“大”。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久久为功,就是我们的“大”。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