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正文

最“漫长”的一届运动会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2-03-08    作者:王向娜

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时间跨度上与任何一届综合性运动会并没有不同,但这届冬奥会的报道,包括记者本人在内的前方报道组,从去年11月便着手。这场书写“双奥”荣耀的奥林匹克盛会,凝聚着中国的自信与荣光,也让包括本报在内的众多媒体付出了超乎任何一次国际重大赛事的努力。精彩早已不是冬奥会举办期间的专属,早在开赛前3个月,精彩便悄然开启。

W020220215269448015246.jpg

去年夏天,本报负责北京冬奥会文字报道的人员确定,陕西全运会闭幕后,编辑部便启动了冬奥会的前期报道工作,在版面上设置了“北京冬奥”专版,还增设了“冬奥特刊”,围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北京冬奥会筹办、备战三条主线展开。

这意味着,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3个月,前方报道组就开启了“冬奥报道”模式。按照分工,大家熟悉项目,了解国家队队员及对手的情况等。以我分管的短道速滑项目为例,在介入项目时恰逢中国队在征战世界杯,此前因为疫情一年多没有出战,运动员在日本、德国、匈牙利等站的世界杯赛场上争夺冬奥会资格,有成绩,也有遗憾。我看到了任子威、武大靖、范可新、曲春雨等熟悉的名字,也看到了张雨婷、李文龙等新面孔。国际赛场上,对手同样有较大变化,这个项目不再是日韩两队的天下,欧洲各队崛起,加拿大实力不减。提早介入项目不仅让我心中有数,还通过国际滑联官方网站等平台了解到对手更多的信息,并通过前期报道,一一展现。客观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的同时,也降低了大家对于中国队的盲目乐观,为备战创造出良好氛围。

在各方协调下,本报部分记者还获得了宝贵的深入队伍采访的机会,见证了队伍的选拔过程、队员的专项训练及体能训练,感受到备战氛围,这对于做好冬奥会的报道非常有利。

通过大家的努力,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本报推出了24个整版的冬奥会报道,除开幕式盛况、各方反馈、7年筹办历程外,前方报道组围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取得的成果,以及整体备战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从科学训练、跨界选材、强化体能、顽强拼搏等方面记述了中国冰雪健儿7年备战历程,为北京冬奥会赛时报道实现了开门红。

提早介入还为北京冬奥会赛时报道奠定了基础,在比赛中能够做好预判,对于重要人物的资料也有所储备,最终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有准。

在这次最漫长的冬奥会报道中,大家都很辛苦,除了要报道好分管的项目,还要兼顾所在部门的工作,但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也是收获满满的一次采访。“漫长”而珍贵的报道经历必将成为大家宝贵的经验与回忆。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