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认真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体现了“足球从娃娃抓起”的发展理念。长期坚持,久久为功,锚定两大终极目标:一是通过足球运动,来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二是通过足球竞赛,来扩大足球人口,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足球人才,助力中国足球再一次“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要想达成上述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足球的教育功能,帮助广大青少年在足球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首先,要倡导人人参与足球运动,在足球运动中享受乐趣。借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常态化开展的契机,各级各类学校都可以根据男女生性别分开组队,首先开展班内分组赛,这样就可以让全体学生都有体验足球运动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再组建班队(系队、院队)参加全校班际(院际)联赛,同时组建相应的拉拉队,推广文明加油方式,夯实足球竞赛文化和足球观赏文化。
青少年学生是校园足球的主体,但教师绝不能袖手旁观。在校园足球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规律依旧有效,不同科目的教师都可以将足球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其次,要根据青少年特点科学训练,在足球运动中增强体质。曾几何时,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训练的“三从一大”是我国体育训练学的瑰宝,后来与时俱进,在这一训练理论中又加进了科学训练,故“三从一大、科学训练”成为职业运动员的训练指南。
对于青少年足球训练来说,首要的是科学训练。毕竟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不是职业球员,将来也不可能成为职业球员,对他们进行足球训练是体育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职业教育的范畴。要想学会任何一项运动项目,不练不行,运动技术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肌肉记忆,故运动训练学中有个“一万小时”定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练得太狠太过也不行,一是容易让人失去兴趣,失去兴趣就适得其反;二是容易使人受伤,一旦受伤就会耽误学业或工作,势必引起家长反对。从健康第一出发,把有球训练和无球训练、足球训练和身体锻炼结合起来,在足球运动中增强体质。
再次,要树立规则意识,发扬团队精神,通过规则与团队教育来健全人格。对于任何人来说,人格养成是一个终身过程。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全,可考量要素很多,但最基本的维度有二:一是能否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二是能否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足球作为一种身体直接对抗的团体运动,既是一种产生摩擦与纠纷的冲突载体,也是一种磨练心性、培养人格的实践平台。
足球运动促进人格的养成。一是帮助青少年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充分弄懂足球运动规则和裁判法则,一切行动都必须限定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二是引导青少年发扬团队精神,将个人的成功融入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当中去。足球运动是人数最多的集体项目之一,球员在场上位置不同,分工各异,但取胜是球队共同目标。虽然每次进球的人只有一个,但每一个进球都离不开全队共同努力;反之,一旦失球,全队必须共同担责。青少年一旦在球场上养成了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就可以将其自觉迁移到学习与工作之中去,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最后,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胜负观,通过胜负教育来磨练意志。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而坚毅是所有运动员最值得称道的意志品质。从竞赛的角度看,取胜是体育竞赛的目的,可以说,永不言弃是全世界共有的体育精神。
但是,有胜必有负,我们要正确对待失败。体育的迷人之处,就在于赢的一方赢得崇高,而输的一方输得悲壮,此时的体育竞赛才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不管是运动员还是观众,平静地接受失败,并从失利中汲取教训,以利再战,这就是体育的力量,也是意志的外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从一开始就坚持上述四点,假以时日,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的体教融合目标就能达成,“以体育人”的价值就能实现,就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实现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协调发展,最终将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打造成“百年老店”。(武汉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德胜)
图片来源:中国足球协会官网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