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竞体>正文

全国冰球锦标赛上演“新势力”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1-05-28    作者:田洁

2021年男子冰球全国锦标赛正在北京市延庆区激烈开战,9支球队260余名球员将在8天时间里展开角逐。目前正在进行的小组赛,因为将实力相近的球队分在一组,大大提高了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开赛前两天的6场比赛中,就有2场比赛打到加时才分出胜负。

虽然正在沈阳进行集训的男子冰球国家集训队球员没能前来参赛,但是比赛仍然看点十足。除了比赛规模较以往有所扩大,地域有所拓展,由于各地冰球发展模式不尽相同,球员的来源也更为多元。

东北传统冰球强队近年来囿于经济发展相对低落渐渐交出霸主地位,造就了北京这个新的冠军横空出世。而罗马非一日能够建成,北京冰球的崛起也非一日之功。5月底的赛事让由“学生军团”组成的上海队遭遇考验,接踵而至的中考、高考让他们“非战斗性”减员。首次参加全国锦标赛的澳门队是一支纯粹的业余队,每个球员脱下球衣都有一份不同的职业。中国冰球运动学院队和北京体育职业学校队是两支院校球队,是“体教融合”的一种新的探索。这些冰球“新势力”在全国锦标赛的舞台上碰撞、对抗,他们是中国冰球人才后备力量的星星之火,也是播撒冰球火种的先行之人。


北京:训赛结合见成效

0528-冰球.png

↑资料图

家门口作战,派出两支球队参赛的北京队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卫冕”的决心。没有人怀疑这个目标是否不切实际,尽管没有了入选国家集训队球员的加持,但是北京冰球人才后备力量的厚度已经在去年的全国锦标赛上得到证明。

打造比赛平台,市场化运作,北京冰球在近几年迅速崛起。2016年,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受北京市体育局委托,重新组建北京男子冰球专业队,确立了北京冰球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打开视野、与冰球先进国家接轨,通过训赛结合的模式磨炼队伍,培养了众多优秀球员。2017年,这些由全新模式培养出的球员开始代表北京参加全国锦标赛。与此同时,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全力打造的北京中小学俱乐部联赛和校际联赛两大青少年联赛体系蓬勃发展,每年进行800多场比赛,使得北京的学生球员得以在赛场上不断成长。

不断涌现的优秀球员使得本次北京队在组队中也显得十分从容。相较上届全国锦标赛阵容,本届锦标赛上北京队派出的北京体育职业学院队(以下简称“北体职”)和北京队在人员上多有交叉,以便两支队伍可以“一支卫冕,一支打入半决赛”。

这种内在激励机制为有潜力的球员打开了一条更为清晰的上升通道。去年首次参加全国锦标赛的北京队小将葛思雄,因为北体职队需要一名门将而临时入队,并在比赛中迅速成长,决赛中奉献“神级表现”助北体职夺冠。这枚金牌不仅帮助他在今年初早早被中央财经大学提前录取,还让他被征召进入国家集训队,备战北京冬奥会。葛思雄的经历听起来仿佛是坐上了幸运的火箭,实际上他正是北京梯队式冰球人才培养体系大树中的一颗果实。

澳门:小冰场上坚持冰球梦

以前只参加过粤港澳地区小型赛事的澳门队在看到中国冰球协会发布的男子冰球全国锦标赛的报名通知时,立刻通过当地冰协为球队报了名。这是澳门地区首次派队参加全国锦标赛,领队吴兆胜表示他们参赛的目的就是通过比赛加强交流和学习,提升冰球水平。小组赛首场对阵上届全锦赛第八名上海队的比赛刚刚打了不到一局,坐在看台上的吴兆胜就不禁感叹:“要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在澳门地区打冰球的球员只有百余名,年龄从不足十岁到三四十岁都有。训练场地条件也很艰苦,“因为澳门很小,我们只有一个小冰场,只有标准球场的1/3大小,大约600平方米。”吴兆胜说。

澳门队是一支纯业余队,队员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有警察、会计、设计师等,最小的球员17岁还在读书,年纪最大的球员已经46岁,是一名冰球裁判。队长梁俊光今年已经35岁,是一名消防员,职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使得他看起来十分精干,在队里也算体能比较好的队员。而其他队员能够在一起训练的时间就很难保证,“人不齐,很多配合就没有办法训练。”梁俊光说,“只有在有比赛的时候大家在一起的时间才能多一点。”

近几年,澳门从事冰上运动的孩子越来越多。很多家庭把孩子送去学习花样滑冰和冰球,主教练何进年说:“特别是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澳门的青少年冰球也得到了推动和普及,我们现在有了更多的后备力量。”

上海:学生军团遇上考试月

比起半年前参加上届全锦赛的那支“学生军团”,参加本届全锦赛的上海队阵容出现了“两级分化”,“一部分是‘本土的上海球员’,另一部分是‘本土的上海教练’。”主教练马晓军介绍说,“因为我们的球员基本上都是2002年至2005年出生的,现在正值中考和高考前最后的冲刺阶段,所以一些球员没法来参赛。”由于凑不够一支报名队伍的基本人数,于是上海队决定用一部分教练来补足,比赛中前两组轮换阵容都是学生球员。

上海队的王喜亮和高宸鑫就是这样一对师徒,年纪相差14岁。作为高宸鑫的启蒙教练, 王喜亮从高宸鑫刚学打球时就带着他到处比赛,两人亦师亦友。这次有机会作为队友出征全国锦标赛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在上海队的首场比赛中,“师父”王喜亮打入一球,助攻两球;“徒弟”高宸鑫也有一次漂亮的助攻,虽然没能“如愿”同时上场,但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学生军团的特点就是队员“运动员”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因此在训练、比赛之余,他们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学习”,往返于训练场的车上、比赛后的休息时间,就是孩子们的做作业时间。领队和教练也有不同于其他球队的任务——督促作业是否完成,以及睡觉之前收手机。

副队长肖轶斐正在上高二,5月28日有一个重要考试,这一天上海队恰好没有比赛,因此他要在打完前一天的比赛后飞回上海,参加考试,然后立即飞回北京,因为29日他们的比赛被安排在早上第一场。“像这样要参加高考的学生球员,能够坚持打球读书两不误确实非常不容易。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付出了很多。”马晓军说。

中冰院:体教融合的重要阵地

首战加时赛3比4遗憾输给重庆队,比赛结束后,中国冰球运动学院队(以下简称“中冰院”)的队员们一个个耷拉了脑袋没精打采地走回更衣室。院长王春露站在门口,一边鼓着掌,一边高声对孩子们说:“打得真不错!特别特别好!都抬起头来!刘超仡,你怎么得了全场最佳球员还不高兴呀!”

这是中冰院在全国冰球锦标赛上的首次亮相,也是学院自成立来参加的国内级别最高的赛事。“这几年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说我们的孩子被国家队青年队选中了,参加世界锦标赛青年组比赛获得亚军。但是还是第一次参加成年组的国家级别的赛事。大家都跟我说,你们的小孩打得真不错!”比起一个多月前在“相约北京”冰上测试活动中的表现,队员们又进步了一大截。王春露却说,“我最大的担心就是我们的队员年纪小,力量弱,担心他们受伤。所以我们这次来,就是抱着锻炼队伍的态度,毕竟竞技体育是有运动规律的,我们要正视自己的实力。”

中冰院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给国家培养冰球后备人才,尝试蹚出一条“体教融合”的路子来。“今年我们还挺开心,今年是学院成立3年来第一批孩子参加高考,其中有3个考进了首都体育学院,3个考进了北京体育大学。这个结果与我们最初的宗旨和理念都吻合了,因为我们叫‘学院’,并不是完全指竞技这一块,我们还要考虑孩子未来的发展。”王春露说,“作为体教融合的一个重要阵地,今年参加全国锦标赛的有两支院校队伍,希望我们能够成为培养冰球后备人才的一股新兴力量。”

院长的鼓励让孩子们很快一扫输球的阴霾,上下一心要在后面的比赛中打出精气神。调整好心情的孩子们迅速换好衣服,收拾完装备,鱼贯而出。空荡荡的更衣室里纤尘不染,仿佛从未有人来过。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