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竞体>正文

系统推进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体育强国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4-01-03    作者:刘昕彤

编者按:2023年全国体育局长会上明确提出,体育强国建设关键在人才,要发挥体育院校高端体育人才孵化基地、输送基站作用,持续加大一流体育大学和一流体育学科建设,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培养体育发展急需高精尖人才。近日,2023年全国体育院校书记院校长会议在上海体育大学召开。本次会议除体育院校外,还邀请了部分综合性大学和体育职业院校参加,共同研讨“贯通式培养、一体化推进”的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负责人就2023年工作情况和2024年工作思路作工作报告。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浙江大学、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代表作了典型交流发言,与会人员还围绕高等院校如何立足体育强国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等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会议搭建了总局和院校之间、各院校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为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体育科教工作高质量发展、夯实体育强国建设人才基础建言献策。

微信截图_20240103090927.jpg

守正创新 担当作为 以高等院校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赋予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体育高等院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是体育科技创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是服务体育事业的重要基地,是体育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关键点,肩负着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历史使命和历史重任。

体育教育输送高素质体育人才

建设体育强国,离不开高水平的人才支撑。据了解,我国每年通过优秀运动员保送、体育单招、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参加统一高考的体育教育及社会体育等专业招生、高职院校体育类专业招生等途径,招收体育相关专业的学生约16万人,他们大多会服务于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体育事业主战场,这些人才成为体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人才基础。

多年来,各体育高等院校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体育事业主战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北京体育大学坚持教科训一体化发展,全面助力国家队科研训练,尤其是其所属的北京兴奋剂检测实验室,高质量完成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赛事检测服务;上海体育大学在北京冬奥会备战周期,组织多个创新团队开展科研攻关,科技助力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历史性突破,科技产业园运行有效;成都体育学院充分发挥学校在骨伤防治、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长期为射击射箭等国家队提供医疗服务保障;首都体育学院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支持国家队心理、体能服务;山东体育学院在足球学院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沈阳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在北京冬奥会筹办、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结合本校特色,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综合性大学和体育职业院校在体育人才培养上也进行了很多创新性探索。

聚焦体育事业发展所需培养人才

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牵头推动足球学院建设,拟定《中国高等院校足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案》。“我们以足球项目为试点,扩展到面,培养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总局科教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总局加大对体育单招和其他招生工作的改革,进一步提升各种类别考试的标准化、专业性,推进体校和本科“3+4”贯通培养,以突出选拔真正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为导向,发挥高考指挥棒作用,鼓励更多有天赋的运动员、有条件的学生去从事体育运动,通过高等院校的培养,成长为对体育强国建设有贡献的人才。

同时,统筹协调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努力构建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除全面推进国家示范足球学院建设外,积极推进教练员学院建设、规范各高等院校运动项目学院建设、提升体育学科建设水平。总局正在探索建立全国教练员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各高等院校的特点,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院校分级别、分项目、分层次、分地域去规划和实施教练员培养、培训等工作;统一规范管理和建设运动项目学院,真正发挥出项目学院以项目为核心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推动成立全国体育教育发展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体育高等教育发展的统筹协调。

一体化推进体育高等教育和体育科技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高校自身建设发展,都必须要服务于体育事业大局,着眼体育事业主战场。总局科教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总局将聚焦体育强国建设需要、体育事业发展对各领域人才的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系统化、一体化推进体育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出台体育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吸纳行业、企业等各方面专家,加强体育教育顶层设计,研究规划、统筹指导协调研究生、本科、高职等各级各类体育人才的培养。

当前,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总局制定并实施《科技强体行动计划(2024-2028)》,加大在科技攻关与科学保障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设立体育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继续组织开展总局科技创新项目、国家队科技助力青年项目等;大力推进体育科普基地、社区健康中心、国际体育科技合作平台、体育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优化重组总局重点实验室,不断完善体育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对体育科学技术奖统筹管理,以任务为导向,引导体育科技工作者服务体育事业主战场、服务体育强国建设。

典型发言摘编 

北京体育大学:聚焦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唯一一所体育大学,近年来,北京体育大学始终以服务新时代体育高质量发展为己任,立足“大学+基地”的办学定位,担当培养体育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光荣使命,坚持以体为本,传承教、科、训“三结合”办学特色,不断优化以体育学为核心的学科专业布局,探索高素质体育人才全链条培养新模式、新路径、新空间。

在工作中,北京体育大学首先着力培养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近三年将60%本科生招生指标、76%硕士生招生指标、100%博士生招生指标,投放在体育学一级学科,将竞技体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研究生冠军班建设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培养为核心抓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力以赴抓好“三大球”人才培养,全面优化招生结构,贯通化开展人才培养;补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短板,创新冰雪运动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反兴奋剂高层次人才等特殊类型人才培养。其次着力强化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成立教育学院,强化体育教育与教师教育的融合;探索构建教师资格证与教练员资格证双证培养新模式,为教练员进校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强化大学跟中、小学及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努力打造体育特色鲜明的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同体。第三着力强化全民健身人才培养。突出文化引领,培养更多会讲体育故事的体育人才;突出技术支撑,构建体育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市场开发,培养体育新商科人才。

上海体育大学:积极服务“科教兴体”

上海体育大学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为建设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在人才培养方面,上海体育大学揭牌成立省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科研创新方面,立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服务社会方面,积极推动科技助力奥运,为多支运动队提供科技助力服务,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成立运动健康促进现代产业学院;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推动中国理论话语权建设;开放发展方面,依托国际兴奋剂检查机构ITA学术中心,成功举办国际反兴奋剂教育官和兴奋剂检查官培训项目等。

体育院校应着力推动高等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按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的总体逻辑,不断提高“科教兴体”的能力水平。上海体育大学通过以体育人,提升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质量,明确并坚持体育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和体育特色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坚持并深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紧密结合创新前沿趋势,面向我国体育行业和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需求,全面提升学科专业发展水平;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以“科技精准”更好服务竞技体育发展,以“关键技术”更好服务全民健身事业,以“数字体育”更好赋能体育发展;通过汇聚英才,积极建设人才高地,引育并举、深化改革。

广州体育学院:立足大湾区 服务强国战略

广州体育学院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独立建制、具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体育高等学府,如何更好地服务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时代赋予广体的新命题。

广州体育学院把建设体育学博士授权单位作为重要的工作抓手,积极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体育强国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拔尖创新体育人才的需求。学院加强学科建设,学院申博工作及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积极服务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战略。一批老师担任国家队教练或体能教练,为国家队提供科技攻关与服务,担任东京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赛事技术官员、组织人员。同时,学校积极承担青少年体育“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编制任务。

学院高起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正在筹建粤港澳大湾区首家面向公众开放的高校附属体育医院,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近2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项目研究,承担了粤港澳大湾区多地体育发展与改革规划、报告的编制与咨询。

学院致力于弘扬岭南传统体育文化。以武术等岭南传统体育文化为抓手,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通过人才培养、师资互派、比赛交流等多种途径,促进岭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同时,作为服务和保障第十五届全运会的排头兵,广州体育学院还积极保障第十五届全运会的赛事需求。

浙江大学:汇聚优势资源 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浙江大学汇聚优势学科资源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主动服务体育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浙大力量。

学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探索体教融合的拔尖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强化专业建设,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成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编4部规划教材。2023年4月,浙江大学获批智能体育工程本科专业,旨在招收优质生源,长期培养“懂体育、善工程”的高素质创新型体育人才,服务重大体育科技创新需求;优化培养过程,制定“严要求、宽口径、重交叉、强实践”的培养方案,对优秀运动员学生实行送教上门和个性化管理;深化体教融合,探索高水平运动训练与高质量教育教学协同融通模式,自主培养了一批参加奥运会、亚运会等重要赛事的运动员。

学校发挥学科综合与人才汇聚优势,打造服务“国之大者”的体育创新高地。塑造名师高峰,近年来引进9名“百人计划”高水平学科师资,聘请3位海外著名学者;打造科研高地,立足综合性大学,强化学科交叉汇聚,构建了体育健康与体育工程特色学科、智能体育工程特色专业、数字体育与健康实验室特色平台等交叉创新架构;提升服务能级,瞄准国家战略任务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和创新,体育产业团队参与编制国家《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数字化运动健康干预团队开发航天员等重要军事体能保障技术;计算机可视化技战术智能分析团队为国家乒乓球队在奥运会等重大赛事期间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体育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贯彻建设体育强国的国家战略,秉承“运动促进健康”理念,培养服务体育产业、健康服务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省内打造出体育职业教育品牌优势,成为福建省体育服务业的中坚力量。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打造高水平体育职业院校,牵头制定体育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牵头申报教育部职业教育运动数据分析、体能训练及运动健康指导等3个新专业。同时主动进取,开发新兴体育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全力以赴推进“运动促进健康”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学院创新机制,立项体能训练名师工作室、体医融合康复技能名师工作室、太极健身气功技能工作室等3个项目,将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技能技艺的锤炼之中,建立体育技能名师“传帮带”机制,突出技术技能培养。

产教融合是学院特色。学院与福建省永春县人民政府合作,创办白鹤拳二级学院,将民间传统的“师徒制”转变为职业教育“师生制”,培养以白鹤拳技艺为专项、以体育运动素养为基础的高素质体育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充分发挥厦门市区位优势,与厦门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创办厦门海上运动学院,培养运动训练(海上运动方向)专业人才,填补国内海上休闲运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空白。

此外,学院还顺利完成总局运动员体育单招考试组考工作任务,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福建省全民健身工程质量提升。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报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