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民健身>正文

“夏练三伏”讲究科学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3-07-12    作者:刘昕彤

当前高温热浪持续席卷全国多个地区,本周入伏,进入了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阶段。在这种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时,人体会感觉非常闷热,出汗量也会急剧增多,容易脱水,甚至是出现中暑现象。此时健身尤其要讲究科学、注意安全。

“夏练三伏”是一种节气状态下的锻炼方式。体育总局科研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彦峰表示,夏季三伏天特点是气温高和闷热,在气温高的情况下,机体的基础代谢会增高。机体为了适应高代谢状态的能量需求,全身的血液供应也会增加。由于三伏天气温高,大气压强变低,运动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氧气来满足机体运动时所需,呼吸的加深加快就会调动肺功能,心肺功能在运动中能有效地提高。

“夏练三伏”并不是要在中午的阳光下暴晒锻炼。专家提醒,要谨防运动型中暑,选择合适的时间,在天气相对比较凉爽的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避免中午及下午时段,也就是11时至16时这段时间,最好选择清晨或者太阳落山以后的时段进行运动,并遵循长期、系统、科学的运动原则,选择游泳、羽毛球、瑜伽等在场馆内进行的运动会更加舒适。运动方式上应该选择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结合,不要忽视肌肉力量的练习。

在夏季炎热环境下运动时,更容易缺水,一旦身体“脱水”将会给身体健康带来损害,当脱水量占体重的2%左右时,属于轻度脱水,心脏负担加重;达到4%左右时属于中度脱水,此时会有严重的口渴感,出现心率加快、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等症状;达到6%至10%时即为重度脱水,会出现恶心、肌肉抽搐,甚至昏迷等情况。

上海体科所专家提醒,在夏季运动的前、中、后期,要少量、多次地摄入适量的水分。运动前,应进行预防性补水500至700毫升,使身体达到舒适状态。但是不要过量饮水,避免发生胃部大量积水,运动前增加肾脏的负担,且应该饮用白开水,避免各种高糖饮料。运动中,每15至20分钟补充120至240毫升,每小时不超过800毫升,保证体温平衡,防止脱水。若体育运动持续时间较长可以饮用一些淡盐水来保证人体电解质平衡。运动后,尤其是剧烈运动后,可以通过一些含钠、钾、钙等矿物元素的饮料来补充身体无机盐的流失。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