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民健身>正文

北京市海淀区重竞技体校——齐抓共管 体校学校合力下好“一盘棋”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3-12-21    作者:顾宁

每天下午放学后,北京市海淀区很多学校的操场上、体育馆就热闹起来,打篮球的、踢足球的、跳绳的、练跆拳道的……他们有的参加社团活动,有的参加专业体育训练,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季,都抵挡不住同学们的运动热情。

微信截图_20231221130938.png

据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有海淀区体育运动学校、海淀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海淀区少年儿童游泳业余体校、海淀区重竞技业余体校4所体校。尽管他们承担的运动项目不同,但都遵循着“集中管理,分散办学”的业余训练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海淀区体教融合模式下的探索之路。而海淀区重竞技体校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和代表。

“走出去”让“塔尖”更优秀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根据有关要求,北京市各区、县相继成立了“三集中”体育运动学校。海淀区根据重点学校多、学校体育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等特点,探索“集中管理,分散办学”模式。教练员、运动员业务上由体育局和各体校统一管理,文化学习和部分项目训练分散在各基层学校,运动员全部是在校学生,分散到各个教学班。

“一开始下午四点半放学之后,大概十几个项目的队员都会到海体中心的院子里训练。随着体校的生源越来越多,一些集体项目如棒球、手球、足球等共用一块场地,院子内场地明显不够用了,加上海淀区的面积又比较大,所以我们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让教练员‘走出去’。”海淀区体育局副局长梁志刚如是说。海淀区开始尝试将训练点设在学校,不仅让学生放学后来回奔波的时间省下了,训练时队员也更集中了。梁志刚介绍:“‘海淀特色’的业训模式走过了将近三十年,得到了学校、老师、家长及社会的认可。现在,海淀竞技体育训练除体育局自己的场馆外,已在农大附中、人大附中、101中学、理工附中等基层学校设立了十几个训练点,把优秀的教练员派到学校和老师一起开展业余训练。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在后备人才培养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扎根学校带队训练已有24年的齐素霞是海淀区重竞技体校的一名柔道教练,也是从体校“走出去”的教练之一。齐素霞1999年9月来到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工作,陪队里的孩子们打了六届市运会,共获得15枚金牌,输送了48名队员进北京队。其中输送的队员赵志韬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柔道比赛中获得90公斤以下级铜牌,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混合团体银牌。齐素霞告诉记者,队里的孩子每天放学后都会进行2个小时的训练,大赛前还会组织集训。在她看来,队员的训练和学习都需要重视,也都需要效率。“学习和训练之间肯定会存在一些时间和精力上的‘矛盾’,这个时候如何提高两者效率就很关键了。我会陪他们一起上晚自习,及时和代课老师沟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作为教练,我们需要在管理水平上下工夫,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训练效果,积极探索更科学的训练方式,这也是对学生负责。”

正是在这样“走出去”的模式下,一波一波的毕业生从农大附中走出去,更多的好苗子被输送到了上一级体校,也为学校和体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荣誉。农大附中高一学生陶一鹏练习柔道已经有三年了,业余训练让他从胆怯变得自信,他说:“我的目标是希望可以和师哥师姐一样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进入国家队为国争光。”

微信截图_20231221130928.png

“请进来”让“塔基”更坚实

体校教练“走出去”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体校学校齐抓共管也让海淀区的体教融合走得更为扎实。农大附中校长王军说:“基础教育肩负着‘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使命,担负着为未来育人的重任,这就要求学校要有规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学生阳光自信,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因此我们也希望将体校的专业教练‘请进来’,不仅可以负责学生的专业训练,还可以负责学校的体育选修课和体育社团课程。通过多年的合作我们看到,体校教练的到来不仅为学校培养了更多‘体育娃’,也让学校的老师更加专业。”

得益于这样的“走出去”和“请进来”,海淀区的体校和学校形成了良性互动,达到双赢。“学校特别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柔道队训练场地从二十多年前的一间教室,到现在有两块标准的训练场和力量训练房,不仅场地变宽敞明亮了,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齐素霞说,由于以往练柔道给人留下了“很苦”的固有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招生。“一开始我们的队员很少,慢慢地家长通过观察,了解了柔道项目,特别是看到很多孩子练了一段时间后身材没有变形,也没有耽误学习,还取得了北京市冠军,在口碑一步步变好的过程中生源也逐渐增多。学校每周两节的选修课孩子们争相报名,希望可以拥有一技之长、强身健体。如今选修课已然成为我们选材的‘蓄水池’。”

看似简单的生源增长,齐素霞认为其中沟通很重要。“首先是教练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要及时了解队员们在学校的一举一动,参与在校管理,让老师理解运动员的辛苦和不易,更加关注他们。其次是与队员的沟通,课余时间我不再是那个雷厉风行的教练,而要成为队员们赖以信任的对话窗口,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还要与自己沟通,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校内宣传,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柔道,我也逐渐从竞技体育的意识中转变思想,不再是为单一培养专业运动员作准备,同时也要给喜欢柔道的普通学生搭建一个平台,通过柔道选修课让更多孩子参与进来。最终让优秀的孩子可以通过柔道考高中、考大学,突出的孩子可以进入更专业的队伍训练,更多的孩子则可以通过柔道强健身体,受益终身。”

老师有了,如何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参与体育运动,农大附中也作出了自己的探索。王军说:“学校对校园进行了改建,将停车位变为健身步道,还新修建了体育馆。健身设施变多了,学生的健身空间更多了,运动的时候也更安全了。”

据了解,未来海淀区将更加科学地规划项目布局,积极构建以小学为“塔基”、中学为“塔身”、区级运动队为“塔尖”的“金字塔”型业余训练体系。发挥中小学教育集团优势,按照“小学阶段抓运动普及,中学阶段抓项目提高,择优输送专业运动队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思路,积极构建“1支区级运动队+2所高中+4所初中+8所小学”的训练体系。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