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民健身>正文

体育,盐城群众生活中的“盐”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4-07-04    作者:卢苇 傅潇雯 刘昕彤

近500所学校免费向社会开放

盐城市民为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点赞

“我基本每个周末都会过来运动一到两个小时,学校场地设施开放后真的非常便利,一个小小的改变方便了我们周边很多的人。”市民王小美说。

“我家就住在学校旁边,假期里学校的体育设施也向社会开放,我们到这里运动健身、休闲散步等都很方便。”市民杨克诚也说。

谈及当地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江苏省盐城市的市民们纷纷点赞。近年来,为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设施作用,盐城市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目前,全市近500所具备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全部免费开放,应开尽开。

微信图片_20240704141902.jpg

缓解场地压力 体育惠民在身边

现在正值暑假,下午两点半,在盐城市第一小学体育馆二楼的羽毛球场里,记者遇到了专门返校打球的六年级学生王鑫鹏。“这里离家近,是室内场馆,场地环境好还不晒,自从放假了,我几乎天天来。”王鑫鹏告诉记者。

对盐城一小体育设施开放深有感触的,还有与学校一路之隔的南苑社区居民们。社区党委副书记倪小军说:“南苑社区下辖8个老小区和2个新小区,在盐城一小开放以前,8个老小区只有一个篮球场,居民们想跑步和健步走只能去马路边上。”盐城一小的体育设施开放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老小区居民们锻炼难的实际问题。“大家的反馈特别好,居民们的健身效果有很大提升。”倪小军很欣喜。

微信图片_20240704135620.jpg

盐城一小党委书记秦岭介绍,目前学校开放的体育设施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外部分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攀爬设施,室内部分则包括学校体育馆二楼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一楼的趣味运动区,采用预约制,基本可以满足周边居民的健身需求。

倪小军说,随着全民健身发展和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南苑社区周边可健身的公园和场所已经越来越多,但举步可就的学校体育设施还是很多社区居民的健身首选。

学校应开尽开 场地设施扩容增量

盐城市学校体育设施全面开放始于2019年。盐城市体育局群体处负责人宗永根介绍,2019年3月,盐城将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列为市政府的四项教育惠民工程之一,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2019年底,凡符合开放要求的学校须全部向社会开放。”

根据《意见》,盐城的学校体育设施实行定时开放与预约开放相结合。要求教学日和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早晚时段,每天开放不少于2小时;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不少于8小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需要使用学校体育设施组织体育活动可提前预约。

宗永根表示,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后,盐城市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扩容,“数量提升了三分之一左右”,目前盐城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到4.73平方米。

打通“安全堵点” 向社会全面开放

有了政策支持,如何打通现实中的“安全堵点”成为学校体育设施开放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的解决办法一是加强身份核验,要求入校健身人员必须凭借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在规定时间进入体育设施。未成年人入校健身必须有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陪同,并承担监护责。二是积极防范健身意外风险,由体育、教育、公安等多部门携手,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障。公安部门会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时段的治安巡查。体育部门牵头对学校开放的体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安全年检。各学校要制定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按规定购买社会公众责任险等等。”宗永根说。

微信图片_20240704135605.jpg

为了确保开放安全,盐城对各个学校的开放条件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开放区域要相对独立、集中,与学校教育教学功能区有效隔离;比如体育设施要具备通风照明、消防安全、应急疏散和卫生服务等基本条件;比如学校体育设施视频监控系统和门禁系统等安全技防措施须比较完备,安全管理制度比较健全,错时开放的日常管理人员和经费得到落实……

为了顺利实现开放,不少学校都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了提档升级。以盐城市第一小学为例,学校在体育场与教学区之间增加了隔离栅栏,增设了卫生间和6盏高杆灯。同时,明确专人、专班负责安全卫生服务,并邀请社区体育工作者、学校体育教师在校进行健身指导。在盐城市盐都区,区教育局要求开放学校做到“监控无死角”,防范意外事故,确保开放和健身的“双安全”。作为盐都区首批开放的学校之一,神州路初中在开放之前还专门在神州路初中和小学之间增开了一个校门,专门用于来校健身人员出入,做到教学区与健身区的有效隔离。

不仅如此,盐城市还设置了专项经费,用于购买社会公众责任险和合理补贴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运营成本。从2019年起,市财政对体育设施开放的市直学校和省属驻市区高校按每校(校区)15万元/年标准给予补助。对县(市、区)县城以上体育设施开放学校,按每校(校区)5万元/年标准进行奖励,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可持续发展。

旧厂房焕发新风采

全民健身为城市改造升级提供新思路

城市更新背景下,催生出一批以工业文化遗存为特色的旧改项目。盐城将体育主题植入老工业厂房,让这些曾经的厂房因体育重焕活力,再次发挥它的价值,推动了工业遗存建筑景观重塑,传承城市文脉,全民健身也为盐城城市改造升级注入了新思路。

肉联厂变滑冰场 群众冰雪运动“补空白”

位于盐城亭湖区吴兴街道的肉联厂是老一代人记忆中的工厂,而冰雪运动如今成了肉联厂“重生”的主题。原肉联厂的冷冻库房,已变成了一块真冰场。孩子们正挥着双臂,弓着身子,在冰上一圈一圈滑行,练习短道速滑的孩子们正在冰上接受着教练的指导。

2017年,运营了50年的盐城肉联厂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停止运营。为了留住老一辈人和城市文化的记忆,还要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几经筹谋,最终确定以老肉联厂历史建筑为基础,就地改造升级,融入体育、商业、文创、生态、产业等新业态、新功能,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如今这里“乐库1968”的名字就由肉联厂投产于1968年而得来。

微信图片_20240704135610.jpg

曾经的冷冻库房,现基本保留建筑主体结构及外立面,利用原冷库的封闭体系改造为真冰滑冰场,这也是盐城市第一块真冰场。

这块真冰场不仅让爱好滑冰的孩子有了训练的场地,也让盐城市群众有了体验滑冰、冰壶、冰球和花样滑冰等冰上运动的机会。家住盐城阜宁县的陈思源每周都要来这里参加俱乐部的训练,“孩子今年9岁,以前练了几年轮滑,后来对滑冰有了兴趣,我们每周从阜宁开一个小时车送孩子来练滑冰。”陈思源爸爸说,“有了这块真冰场,不用发愁孩子没地训练,可以让他延续自己的冰雪运动爱好。”

另一个厂房中,一片冰雪世界成了盐城群众一年四季享受冰雪乐趣的好去处。“在家门口就能见到真实的雪世界,给孩子种下了冰雪运动的种子,他们对滑雪开始产生了兴趣。”盐城市民王娇艳说。乐库1968运营总经理薛景表示,这里是盐城新老城交界处,周边方圆3公里左右有将近30万居民,这个冰雪场地直接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全民健身热情。自2024年春节试营业开始,截至6月底,累计上冰参与人数约3万人次,普及了冰上运动项目,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

据了解,冰雪体验馆包括冰雪体验广场、亲子互动乐园、竞技冒险乐园等部分,满足了年轻群体和冰雪爱好者的需求。“乐库1968运营规划将冰雪主题融入到旧改项目,冰雪业态占比达30%,近1万平方米,是长三角地区首家旧改冰雪时尚运动街区,填补了城市冰雪运动业态空白,可辐射全城乃至苏北周边城市,为周边人民带来全新冰雪运动体验。”薛景说。

旧厂房变体育馆 “燕舞”再舞全民健身之“舞”

如今的燕舞健身广场,随处可见挥汗如雨的健身人士、充满活力的青少年,群众的健身运动爱好在这里得以延续。

20世纪80年代,燕舞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从一个只能装配收音机的小厂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收录机生产基地,也被大众誉为中国第一代广告“标王”。90年代初,燕舞在产品开发更新方面没有跟上时代步伐,1996年底全面停产,1998年倒闭。2019年,盐城市委、市政府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将燕舞集团调整为市政府直属企业,从此燕舞进入新时代。近年来,燕舞不断探索发展新路径,发展文化、旅游、康养、酒店、体育等五大主导产业。

燕舞健身广场就是燕舞集团“活化”后建设运营的体育产业。这里除了篮球场地、五人制足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房、游泳馆这些常规的健身场地外,还有模拟滑雪馆、击剑、室内高尔夫馆、空中活力带等相对小众的健身设施,可以满足各类健身群众的需求。

据燕舞健身广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会员人数已突破1.5万人,每日运动人数大约在500人次左右,这里先后成功举办600多场赛事活动,累计接待服务人次超600万,期间被授予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

通过对旧厂房的改造,燕舞健身广场已经成为周边居民下班之余健身的好去处。体育让旧厂房再焕光彩,旧厂房改造的体育场地为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盐城打造全民健身“生活圈”“幸福圈”

“自从小区有了健身场所和设施,健身更方便,日子更幸福了。”家住盐南高新区新都街道的市民王大爷,常到社区健身广场运动健身。在盐城这片被誉为“国际湿地 沿海绿城”的土地上,健身场地和绿地相伴相生,无论是体育公园,还是体育场馆、社区健身广场,都能看见百姓健身的身影。

从“有没有”到“优不优”,如何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盐城市实施体育惠民工程,连续8年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大幅增长,实现县级体育设施新“四个一”工程、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镇(街道)公共体育设施、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四个全覆盖”。目前,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73平方米,位列全省第一。

高质量体育公园满足百姓健身需求

在盐城市盐都区进入到一片没有围栏的绿地中,起初会认为来到了城市森林,仔细一看,地面上红蓝相间的骑行道和跑步道就在脚下,旁边网球场、篮球场密布排列,这片“森林”原来是盐龙体育公园。

这里所在的小马沟曾是省、市交办整治的黑臭水体,两侧是工业园区和成片的城中村,盐龙体育公园列为盐城市、盐都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后,通过房屋搬迁、水体整治和绿廊、公园建设,总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的体育公园从有到无,成为一所“大而美”的百姓健身休闲乐园。

“这里有适合我们老年人的门球场,还有孩子可以玩的小轮车乐园,设施非常新,大部分还是免费,可以说盐龙体育公园可以满足我们一家老小的需求。”在这里健身锻炼的市民说。据了解,盐龙体育公园按照国家一级标准建设,拥有篮球、排球、足球、网球、门球等25大类公共运动场地,还有游泳馆、球类馆、形体馆等3大体育场馆,可以满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全年龄段人群健身休闲需求。

“体育公园坚持惠民开放,在设计之初就采用开放式设计方案,没有围墙,同时园区健身步道免费向市民开放,场地实行免费和分时段错峰收费管理,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健身。”盐都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盐南高新区,这里的青年体育公园更有时尚潮流范儿,攀岩、平衡车、户外滑板、露营等项目颇受青年人欢迎,年轻人们在足球场上惬意地玩着飞盘。“体育公园和海棠园的景区紧挨着,玩飞盘外我还可以绕着景区骑行,在景区里跑步,既锻炼了身体,又欣赏了美景,一举两得。”当地飞盘爱好者王小龙说。

城市“边角料”变身市民“幸福地”

通榆河带来凉风习习,高架桥挡住夏日骄阳,位于青年路高架跨通榆河大桥下的运河心公园体育场,成为市民夏日锻炼的绝佳场所。“夏天在这里打球比较凉快,下雨也淋不到,这里是我们最常来的篮球场。”篮球爱好者江伟说。

亭湖区体育局副局长葛忠德介绍,运河心公园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利用桥下空间设置了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的体育运动场所,不仅为周边群众提供运动、休闲的场所,也让桥下空间好用、好看、好管,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利用和共享。

近年来,盐城合理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路桥附属用地等城市“金角银边”,建成325处设施配置齐全的休闲健康生活空间、口袋公园、高架桥下运动场等群众身边的晨晚点健身点和健身设施,真正将城市“边角料”变身市民“幸福地”。

组织实施有力 体育惠民见效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何以达到4.73平方米? 离不开全民健身工作的系统组织实施。盐城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形成盐城全民健身工作部门联席机制,引领盐城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市委、市政府连续8年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了体育公园139个,健身步道4142公里,体育场地30949个,在盐城,全民健身举步可就已经成为现实。”盐城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徐丹说。

体育部门的主动作为是另一原因。徐丹介绍,“形成联席机制后,我们和相关部门联动,多举并措解决了多个用地上的难题。”城市的“金角银边”因地制宜被开发成口袋公园,开发商的闲置地块稍加改造就是利民惠民的运动场,老旧小区增添简单实用的健身设施,废旧厂房就地变身“健身乐园”,盐城实实在在把健身设施建到群众身边。

此外,盐城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吸引社会力量共建共享运动场地,让全社会参与运动健身、体验运动之美的热情持续高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因体育而不断提升。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