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民健身>正文

用体育播撒希望的种子 ——2025年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启程(下)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5-04-01    作者:顾宁

2025年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在山西、内蒙古、吉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12省区市开展。为切实做好儿童青少年体育启蒙,各地围绕体育教学和训练、体育赛事活动、体育师资培训、体育明星校园行、体育思政教育、科学健身普及和体育物资捐赠7项任务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当地条件,突出地方特色,取得了积极成效。

【四川】

2025年四川省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在凉山州等地区开展,通过搭建基层实践平台,引导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基层中小学校,助力解决基层体育师资不足问题。

2025年上半年,成都体育学院共派出35名学生志愿者、1名带队教师赴凉山州布拖县开展体育支教工作。本次派出的支教学生均来自体育教育专业,涵盖游泳、武术和体操三个项目。成都体育学院支教志愿者伊杨是志愿者之一,抵达布拖县民族小学后,校内老师安排好一切,伊杨被分到第三校区教二年级。走进校区,斑驳的篮球架下,孩子们穿着磨毛边的运动鞋正追逐着漏气的篮球,热情的招呼、渴望的眼神,让他深受触动。面对学校无操场、器材缺、管理难的问题,伊杨积极应对。他用4个废弃塑料桶和粉笔勾勒出跑道,成为孩子们的热身场地;在各班培养两名体育委员管理队列,二年级3班的“小助教”更是展现出出色的组织力。看着孩子们在自制场地上奔跑,伊杨十分感慨:“仿佛看到了体育精神在闪光。”他定下目标,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运动闪耀时刻,让体育精神如同山峦间的索玛花绽放在这片土地。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上半年遴选出5名优秀志愿者,赴凉山州盐源县开展为期3个月体育支教。出征前,学院组织志愿者服务通识知识培训,内容涵盖教学方法、沟通技巧等多个方面,提升了志愿者专业素养与支教信心。开始体育支教后,志愿者依据学生年龄和身体状况,设计足球、篮球等多样体育课程,让孩子找到乐趣。同时,组织体育社团和兴趣小组,培养体育特长,策划竞赛,激发竞争与合作意识。志愿者还组织举办体育文化节、知识讲座,营造浓厚校园体育氛围。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在青少年体育教育、运动员选材上有独特优势,地处亚高原使青少年在耐力项目上更具优势。此次支教开设篮球、田径等课程及相关活动,给当地师生带去专业理论和科学教学手段,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基础。志愿者用行动诠释奉献精神,以多种方式激发青少年锻炼热情,引领其爱上体育、健康成长,实现全面发展,为盐源县体育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助力当地体育教育事业发展。

此次支教活动西昌学院共派出15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前往昭觉县5所中小学开展为期3个月的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弥补山区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不足,通过专业体育教师的引导,激发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促进其全面发展。支教志愿者吉克尔古说:“我们全体支教志愿者已经准备好了篮球、足球、飞盘等自己擅长的教学内容,帮助当地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孩子们的体质,让他们在运动中释放天性,找到快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阿的阿木在考入西昌学院前就立志为家乡教育拼搏,大学时他接触“三人板鞋”项目,入选省队参加全国赛。从赛场归来,得知体育支教活动,他立即报名参加。阿的阿木决心把所学见闻传递给孩子们,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他表示,愿以青春之我,在家乡土地书写奋斗篇章,让青春在民族地区绽放绚丽之花。

【甘肃】

2025年甘肃省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升基层学校体育教师师资力量,激发学生们的体育兴趣,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与打造县域青少年体育特色相结合,以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基层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为主要形态,推动基层中小学体育课程提质增效,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支教地区青少年体育工作蓬勃开展。

开展过程中,志愿者们注重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帮助当地中小学校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体育课程的专业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掌握至少2至3项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通过组织日常体育活动和体质健康干预,降低学生“小眼镜”“小胖墩”和脊柱侧弯等问题的发生率,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组建体育社团,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氛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发现和选拔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为其提供专业的训练指导;开展体育师资培训,提升当地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推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兰州城市学院支教志愿者吴相义参加了体育支教。他表示:“孩子们对体育的热爱触动了我。教学中,面对设施不足、学生基础差异大等困难,我创新方法。印象深刻的是二年级四班的索国耀,起初他对体育不感兴趣,在我的引导下,他不仅能全程跟跑早操,体育课上也变得开朗积极。”吴相义希望通过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培养意志品质,给孩子们带来改变与收获。

河西学院体育学院支教志愿者王宥显到张掖市甘州区第四中学参加体育支教,出发前做了充分准备。“初到学校,学校的老师校长热情迎接,让我感受到体育在这里的特殊意义。面对器材老旧、学生基础不一的情况,我引入‘彩虹训练法’,还帮‘足球少女’王雨桐进步。在‘运动与大脑’班会上,我讲解科学原理,建立运动处方档案,见证了体育对学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我坚信体育教育能塑造灵魂,我在绿茵场播撒的体育火种,会在孩子们的人生中发光,这也是支教送给这片土地最珍贵的礼物。”

【贵州】

2025年贵州省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与打造县域青少年体育特色相结合,在体育锻炼中提升贵州青少年健康素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助力支教地区青少年体育工作蓬勃开展。

在织金县第十小学支教的北京体育大学志愿者郭鑫宇,得知自己可以参加体育支教时,使命感油然而生,他要用自己的所学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孩子带来改变。“以前经常看到新闻报道里山区的孩子在操场甚至在大山里奔跑的画面,那渴望的眼神深深吸引着我,得知有机会与他们近距离接触,我毫不犹豫报名参加,出发前不断向支教过的师哥师姐学习教学经验,背包里给孩子们带了小礼物,甚至脑海里不断想象与孩子们见面的场景,心里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期待。”

走进织金县第十小学,学生们都很热情地打招呼,他完全沉浸在一声声“郭老师好”中。“第十小学是一所非常特殊的学校,学校是专为贫困家庭建设的,这所学校的老师每人负责一部分学生,不时进行家访,对学生关爱无微不至。”郭鑫宇说。他主要负责1至6年级的体育课,包括足球、篮球、武术。完成教学后,他对老师这个职业的理解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铁打的嗓子、强大的控场能力、完备的处事方式,更多的是对这些“种星星的人”的致敬。

【内蒙古】

2025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前往通辽市奈曼旗、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两个旗县开展活动,预计将惠及中小学生3万余人。据了解,本次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共有90名学生参与,其中40名来自天津体育学院、50名来自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过开展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解决学校体育师资不足的难题,帮助内蒙古的儿童和青少年树立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的意识,帮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天津体育学院自2023年加入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活动以来,先后派出120名学生志愿者。天津体育学院此次选派的40名志愿者均经过严格选拔与系统培训,涵盖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康复等多个专业领域。他们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深入两地12所中小学,围绕青少年体育课程优化、特色运动项目推广、体育教师技能培训等开展服务,同时协助完善校园体育赛事体系,推动“阳光体育”理念落地。

出征仪式上,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支教志愿者李超说:“让我们的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在学校里,我们是以学生的身份去学习,到了支教地区后,我们是以教师的身份去教学,最大的突破就是如何解决教学问题。”李超表示,到学校后,他积极地与当地老师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的教学方案。

支教活动是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与天津体育学院战略合作的重要实践。内蒙古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体育支教志愿服务与天津体育学院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运动训练等方面有了更深的合作。在过去三年的体育支教中,支教老师为学生带来了新的训练方法,让体育课更有活力,体育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为学校体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支教活动,解决基层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还能为当地培养一批优秀的体育教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未来,我们还将探索更多体教融合的创新模式,推动内蒙古地区体育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天津体育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天津体育学院选派了4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进行体育支教活动,为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学生带去了丰富的体育师资资源,弥补师资的不足,同时也感谢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特别是对他们的专业素养发展和提升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随着支教志愿者的正式到岗,内蒙古基层校园的操场上将跃动起更多青春身影。支教志愿者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还为当地学生带来了希望与梦想。而这种跨越地域的体育教育接力,为边疆青少年点燃了运动梦想,也为新时代体教融合与乡村振兴谱写了生动篇章。

【安徽 河南 重庆】

安徽、河南、重庆作为今年新加入的支教省市,虽然下半年才能正式开启体育支教工作,但上半年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安徽将重点围绕师资筹备与培训等方面开展工作。志愿者将深入基层中小学校,帮助开齐开足体育课,开设体育社团,组织竞赛活动,活跃校园体育文化。通过多种方式激发 当地青少年养成锻炼习惯、提高运动技能、感悟体育魅力、享受运动乐趣,引领更多青少年爱上体育、健康成长,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支教活动将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综合考察、择优选拔”的原则,由安徽师范大学、巢湖学院、宿州学院各选派1名领队、20名优秀在读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选派2名领队、35名优秀在读大学生,赴淮北市、阜阳市、六安市、安庆市等体育资源匮乏的中小学校开展体育支教。

河南将着力构建完善的支教工作体系。结合恢复县区体校工作计划,将选派河南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优秀实习学生到各地市基层体校进行顶岗实习训练,选派教师进行实习训练指导,对基层体校教练开展培训工作,缓解基层体校师资不足,提高基层教练业务素质,创新运动队、运动员训练模式,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达到实习支训良好效果。

重庆将着重志愿者的多维度培训,以及与地方的紧密联系。计划选取4个重视体育、教育工作的乡镇、街道(优先考虑体育系统定点帮扶地区)和4所开设体育类专业的高校,招募80名(每所高校20名)大学生志愿者,安排到各乡镇、街道中小学校,围绕体育教学和训练、体育赛事活动、体育师资培训、体育明星校园行、体育思政教育、科学健身普及、体育物资捐赠等任务开展支教工作。

相信通过精心准备,体育支教工作一定能在三个省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