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集>平昌冬奥会落幕,中国冰雪健儿那些让人心动的话语

平昌冬奥会落幕,中国冰雪健儿那些让人心动的话语

来源:新体育网   作者:新体育网  时间:2018-02-25
武大靖,出生于1994年7月24日。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上,武大靖以39秒584的成绩夺得男子500米项目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这是本届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一枚金牌,也是中国短道速滑队男子项目的首枚奥运金牌。在男子5000米接力项目上,武大靖与队友一起夺得银牌。平昌一战,让武大靖成为中国短道速滑队新一代领军人物。赛后,武大靖说,“如果能把这块金牌掰开,我想给团队里每个人一块。”
李靳宇,出生于2001年1月30日。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中,首次出战冬奥会的李靳宇夺得女子1500米项目银牌。小将李靳宇成为了中国冬奥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奖牌获得者,出色的表现让她成为了中国短道速滑未来最大的希望之星。回忆自己在短道项目上的成长,李靳宇说:“专业练短道也没太长时间,上一个奥运会看电视的时候,我还是一种终于不用再写作业的心情。”
周洋,出生于1991年6月5日。中国短道速滑名将,曾累计摘得三枚冬奥会金牌,在平昌冬奥会上,周洋参加了女子1500米、女子3000米接力项目比赛,但最终遗憾没有收获奖牌。本届冬奥会周洋作为旗手带领中国体育代表团进入开幕式会场,对这一特殊身份,周洋说:“当我看到之前几届冬奥会我们代表团的旗手时,我总是会想这是一个让人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的身份。”
李琰,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在平昌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速滑队共摘得女子1500米银牌、男子500米金牌,男子5000米接力银牌三枚奖牌。李琰执教下的中国短道速滑队曾取得过斐然成绩。回顾这次冬奥会中国短道队的历程,李琰表示:“过程非常艰难,但也值得去回味。我们只想证明自己,我们要向全世界证明我们自己,我们是有竞争能力的,我们是可以的。”对于未来,李琰表示将会继续全方位提升中国短道速滑的竞争力。
隋文静 韩聪,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组合,隋文静出生于1995年7月18日,韩聪出生于1992年8月6日,两人在平昌冬奥会上以总分235.47分摘得花样滑冰双人滑项目银牌,距冠军仅差0.43分。作为中国双人滑第三对的世锦赛冠军,也是中国双人滑新一代明星组合,曾因伤错过索契冬奥会的两人十分渴望这枚奥运金牌,二人接受采访时虽然因遗憾而多次哽咽落泪,但仍对未来充满信心并发下豪言:“金牌的梦想我们没有丢,2022年都给我等着!”
张昊,出生于1984年7月6日。在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中,张昊和搭档于小雨在双人滑项目的决赛中排在第八位。作为冬奥会的“五朝元老”,张昊已经换过三次搭档,他对花样滑冰的热爱,让他如今仍旧在赛场上拼搏,他说:“我们非常热爱滑冰,坚持下来不是想要创造什么纪录、获得什么成绩,只要还有这个能力,就会一直滑下去。”
赵宏博,中国花样滑冰队总教练,在平昌冬奥会上,中国花样滑冰队在双人滑项目上以微小差距惜败对手,收获一枚银牌。男子单人滑取得第四名,实现了该项目的突破。当运动员获得奥运冠军,作为总教练第一次带队收获奥运银牌,尽管结果仍有遗憾,但在前方还有世锦赛、北京冬奥会等挑战,为了花样滑冰人的梦想,接过接力棒的赵宏博一直在向前看:“希望在下一个奥运周期,中国花滑队能够实现突破。”
贾宗洋,出生于1991年3月1日,在平昌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项目中,最后一跳获得128.05分,以0.46分之差惜败于乌克兰选手,获得亚军。平昌是贾宗洋的第三届冬奥会,温哥华第六名,索契第三名,四年的等待,铜牌变银牌——“等分的时候确实挺煎熬,还是想拿第一。”27岁的贾宗洋从未放弃梦想,或许四年后的北京,依然能看到他在空中飞翔。
张鑫,出生于1985年8月4日,在平昌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张鑫以95.52分夺得亚军。作为老将,曾在索契冬奥会上取得第13名的张鑫一度因伤退役,休息两年后的她再度复出训练参赛,尽管没能拿到金牌,但银牌也是对这名老将的坚持最好的回报。或许4年后的舞台不属于她,但张鑫依旧希望在这个项目上作为工作人员或辅助人员为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作出贡献:“我们老队员的离开不会是压力,应该是动力,她们得往前冲啊!”
韩晓鹏,中国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队领队,也是冬奥会中国雪上项目目前唯一一块金牌得主,本届平昌冬奥会上中国在雪上技巧项目中派出两名小将,虽遗憾未能挺进决赛,但储备了比赛经验,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做好准备。空中技巧运动员出身的韩晓鹏对雪上项目理解深入,作为中国雪上项目历史的开创者和传承人之一,他表示将带领全队继续前行:“只要永不放弃,继续努力,把握项目特点,2022北京冬奥会雪上技巧大有可为。”
高亭宇,出生于1997年12月15日。在平昌冬奥会速度滑冰的比赛中,高亭宇夺得男子500米项目铜牌,这也是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在冬奥会上获得的首枚奖牌。场上高亭宇是顽强拼搏的速滑选手,场下他是幽默可爱的大男孩,小将的目标远不止于此,高亭宇说:“我更想拿到另一个,跟现在这个同一个色的那个奖牌。”
张虹,出生于1988年4月12日。索契冬奥会女子1000米金牌得主,平昌周期受到伤病困扰,在平昌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决赛中,张虹最终位列第11名。伤病给张虹在冬奥会上的发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她凭借着顽强的信念坚持走向了赛场,她说:“以后还会有很多赛场以外的事情等着我做,但是今天我是运动员,我就是要站在这里。”
刘佳宇,出生于1992年9月17日。在平昌冬奥会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决赛中,刘佳宇以89.75分夺得该项目的银牌,这是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首枚奖牌。这枚奖牌是中国在单板滑雪项目上的突破,也让刘佳宇梦想成真。对单板滑雪的热爱是刘佳宇坚持走下来的最大动力,她说:“我会一直滑到老。我已经拔不出来了,陷进去了,单板滑雪是我的钟爱,永远。”
孔凡钰,出生于1993年6月6日,平昌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季军。赛前这名24岁的小将并未获得太多关注,不过在平昌有伤在身的她突破自我,拼下一枚宝贵的铜牌。赛后她表示,这枚铜牌加强了自己的信心:“未来四年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就站上领奖台的孔凡钰或将在4年后成为空中技巧新一代领军人物。
耿文强,出生于1995年9月11日,在平昌冬奥会钢架雪车男子个人赛项目中取得第13名,这也是中国代表团首次派出运动员参与该项目的竞争,他成为中国钢架雪车冬奥会历史第一人。中国钢架雪车队从2015年开始组建,至今仅有3年的历史,耿文强能够获得冬奥会的参赛资格,意味着一个巨大的突破。赛前,耿文强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前十五名,完成目标的他在赛后被问及2022北京冬奥时沉着地表示:“把自己强大起来,再提以后的事情。”
常馨月,出生于1994年2月13日,平昌冬奥会女子跳台滑雪比赛第20名,也是本届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跳台滑雪项目中的唯一一名参赛远动员,也是冬奥会该项目中国首位女选手,为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雪上项目创造了新的突破,她的每一次起飞,都在创造新的历史。常馨月已练习跳台滑雪7年,4年后的北京冬奥会是她的下一个目标,除了对成绩的期许,她同样希望自己不再“孤军奋战”:“希望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站上赛场上的不止我一个。”
0
0

相关推荐

细览button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