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当来自四川凉山盐源县的喇色龙得知要去自己的家乡支教时,他动情地说到。这位小伙是四川体育职业学院22级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按照四川省体育局部署,四川体育职业学院于2025年1月正式启动今年支教志愿者选派工作。经过广泛动员宣传,层层审查考核,最终遴选出5名优秀的志愿者,他们将奔赴凉山州盐源县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体育支教。喇色龙将和另外4名志愿者一起,用他们的专业为大凉山的孩子们播下体育的种子。
出征前,为了让志愿者们更好地适应支教工作,3月4日,四川体育职业学院为新一批学生志愿者组织了一次志愿者服务通识知识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支教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方法、沟通技巧、团队协作以及当地的文化习俗等。通过这次培训,志愿者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也增强了对支教工作的信心。
3月5日,学雷锋日,四川体育职业学院举办了2025年体育支教志愿服务的出征仪式。在出征仪式上,学院领导对志愿者们寄予了厚望,“支教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传递爱与希望。志愿者们要以雷锋为榜样,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志愿者代表也在仪式上发言表示,将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把自己的所学所知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们。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5位志愿者将在盐源县的学校里开展体育课程教学。他们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设计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如足球、篮球、田径、瑜伽等,让孩子们在不同的体育项目中找到乐趣。在课外体育活动方面,他们将组织各种体育社团和兴趣小组,培养孩子们的体育特长。同时,还会策划体育竞赛组织工作,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志愿者们将通过举办体育文化节、体育知识讲座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
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一直以来在青少年体育教育、专业运动员选材上有独特的优势。盐源县地处亚高原,使得盐源青少年血氧含量更高,在耐力项目上更具优势。通过这次支教服务,为支教学校开设篮球、田径等课程,以及相关的体育社团活动、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同时,给当地的老师和学生带去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科学的体育教学手段,为盐源县涌现出更多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志愿者们将用行动诠释奉献精神,以多种方式激发青少年养成锻炼习惯、提高运动技能、感悟体育魅力、享受运动乐趣的热情,引领更多青少年爱上体育、健康成长,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盐源县的体育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与出征仪式时的心情。我的心情是紧张的,但更多的是激动。紧张是因为志愿服务要正式开始了,担心自己做不好,激动是因为这一次是回到我的家乡去支教!学校非常重视这次支教志愿服务,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领导们也再三叮嘱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即将出征的喇色龙表示,“当看见班级群里面发报名通知支教地方是凉山盐源,脑海就莫名闪现出一段话:求职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为了此次支教,喇色龙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我先去了解她们喜欢的项目,然后去上他们感兴趣的体育课,同时我也在一直练习口令口号,避免上课时误导孩子们。我还检索各类信息,学习上好一节体育课的重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等等。因为我了解我们这边的孩子的心理,对于外来新鲜的事物他们感兴趣的时长不会太久,我怕他们会厌烦上体育课,觉得累、没意思而不去坚持。”
到达支教地后,志愿者们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首先是上课纪律很难管控,孩子们比较喧闹,要老师站到他们面前才能安静一会。其次是孩子们的体能还需要提升,一堂花样跳绳课,才跳 4 个八拍很多孩子就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有一个班级里最高的男同学,没开始做就已经放弃了,说自己不会,而且性格有些叛逆。通过商量,志愿者们采取一对一辅导,跟着他把动作做完,最后他不仅完成了,而且完成得很棒。“在做动作的时候我不断鼓励他,给他足够的信心,下课后我告诉他:你不能凭自己的感觉去否定自己,你要去行动,行动才能证明一切。他现在进步了很多,我感觉很有成就感。”一位志愿者说道。除此以外,支教志愿者们利用周末集中备课的时间,探索式利用体育课开课前三分钟,带领孩子们或是学习一则关于体育的金句,或是讲述一名体坛冠军的夺冠瞬间,或是分享一名优秀本土运动员的成长经历。他们创新性的将中华体育精神等体育思政元素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中,帮助孩子们立榜样、树自信,推动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随着支教工作的深入,孩子们越来越喜爱前来支教的老师们,支教志愿者们带来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体育生活,让学生们在体育锻炼中收获了快乐和成长。除了专业体育知识,还教会了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的光芒,随着这些志愿者,洒向了更多地方。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报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