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文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丨激发巨大规模人口的磅礴伟力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3-02-14    作者:米银俊

【学习二十大】.png

人口规模巨大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其中,“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性特征。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带领约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人民进入现代化的新征程,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强国不仅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更是支撑、引领、协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使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紧密相连。建设惠及14亿人口的体育强国意味着进入现代化的中国人民将彻底改变现代化国家的身体健康结构,这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还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的历史性超越,必然会产生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创造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

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体育强国建设成效显著

人口规模巨大既是压力与考验,也意味着优势与红利。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全民健身”等在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逻辑指引下,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过4亿人,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逾九成,全国体育场地数量增至397.1万个,体育场地面积达34.1亿平方米。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国内线上健身人数持续增长,线上健身会员及健身内容的年平均每月活跃用户从2016年的140万增至2021年的1.38亿。将人民健身和健康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群众体育,既是实现14亿人口全面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更是展现中国体育发展为人民,以体育强国建设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有力佐证。

凭借庞大的人口规模优势,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近10年来,我国运动员共获得986个世界冠军,创造世界纪录127次。仅在2022年,中国代表团在奥项世界大赛中就夺得76枚奖牌,其中33枚金牌、18枚银牌、25枚铜牌。从1984年许海峰斩获属于中国的第一块奥运金牌,到中国近几届奥运会稳居金牌和奖牌榜第一梯队;从“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到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从冬奥会三分之一的冰雪运动项目从未在中国开展过,到中国体育代表团参赛项目占全部109个小项的95.4%,凭借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中国体育创造了非凡的竞技成绩,产出了优秀的体育科研成果,塑造了中华体育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映射出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依托人口红利,体育产业规模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分别达到31175亿元和1224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0.6%增至2020年的1.06%,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8000亿元,体育产业从业人口超过500万,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提升。此外,《“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超过2.8万亿元,从业人员超800万人。以体育产业自身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有力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充分发挥体育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带动作用,为体育事业融入中国梦提供独特价值。

加快学校体育发展,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十三五”期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由50.2万增至59.5万人,每年新增体育教师约2万人。截至2021年,我国业余体育运动学校从1955年起步时的3所发展到现在的2165所,在训青少年运动员从最初的550人增至现在的53万余人。全国拥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18所,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02个,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43个。青少年群体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主体,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学校体育夯实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之基,加快14亿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了磅礴力量。

激发巨大规模人口的磅礴伟力,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首先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始终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新时代推动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体育在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具有特殊意义。体育的发展应不断融入新理念、探索新途径、激发新动能。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体育发展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在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事业的发展应积极将“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坚持体育事业发展始终为国家重大目标服务,以全面推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体育外交、体育文化等,密切联动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改革创新,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导向,坚持体育事业的发展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中华民族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第二,深入推进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的深度融合。以人口基数的巨大优势来大力发展体育人口,积极推动体卫融合、体养融合,促进以“治”为主向以“防”为主的健康观念转变,培养人民体育参与习惯,保障人口红利的可持续发展。打造覆盖婴幼儿、青少年、老年人等全流程、全群体、全区域的体育服务,夯实14亿人口的健康之基。利用“互联网+”“科技+”组建体育信息化平台,推动体育资源均衡配置与合理利用,进而满足广大人民的体育需求。以国家支持、政策引导为手段,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发展体育事业,以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目标,为社会提供更多层次、更加丰富的体育服务产品,全方位增强人的素质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将巨大的人口规模优势转化为竞技体育竞争优势。充分利用中国地域广阔,运动员选材面广的优势,全面推动“三大球”与冰雪运动振兴,实现中国体育在世界体坛中全面参与,逐渐消除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发展理念,合理利用“国家办+社会办+市场办”的新模式,充分挖掘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来保障竞技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创造顶尖赛事的奖牌数纪录来提升体育为国争光的能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自豪感与凝聚力。同时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深度融合,加强竞技体育成果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转化,将体育发展成果和综合功能落实到人民群众上,最大限度实现体育事业与社会的均衡发展。

第四,全面激发广大群众的体育消费需求。深入挖掘不同年龄、性别、区域的消费者潜在需求,充分把握人口规模大的国内市场,提供多层次、多元化体育产品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习惯,构建覆盖全群体的消费渠道,打造便利的支付方式进一步推动消费总量。以科技驱动发展为抓手,促进“体育+”和“+体育”的多产业、多领域融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以有限的体育资源满足14亿人口的健身需求,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提供优质的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第五,全面弘扬中华体育文化。文化是体育之根,精神是体育之魂。凭借14亿人口基数优势弘扬中华体育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体育民俗项目,有助于充分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扩展中国在国际体育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约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所拥有的体育文化来丰富世界文化体系,推动构建世界文化平等交流合作机制,这不仅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更多的是造福世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携手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面向未来,我们要充分发挥“人口规模巨大”之长,克服“人口规模巨大”之难,积极推动体育与14亿人民的健康生活紧密衔接,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康与全民幸福,推动竞技体育迈上新台阶创造新佳绩,加快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为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体育力量。(广州体育学院党委书记 米银俊)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