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锦赛大幕落下,奥运周期正式过半,中国队和日本队已经形成了全面的竞争。总结得失,研究怎么投入到下阶段、尤其是亚运会的备战中,显得非常重要。
中国队与日本队的全面竞争
这一届比赛,日本派出的媒体人数创了海外世锦赛之最,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日本的冲金点多。事实上,不管从排名、战绩和最后的成绩来看,日本队都已经成为了中国队最大的竞争对手。
从对阵来看,五个单项都有中国队和日本队的比赛,在合计9场比赛中,中国队取胜了其中5场,刚好过半。最后夺冠的男双贡献了3场,其他两场来源男单和混双。
中国队依然是大部分比赛日中占据席位最多的队伍,但在决赛日中,中国和日本分别占据了4个席位。在最后的成绩比拼中,中国队获得2金2银4铜,日本队获得2金2银2铜,我们以2块铜牌的微弱优势超越对手,占据了奖牌榜榜首。但要看到的是,日本队在没有进入决赛的女单和混双中都有非常强劲的实力,山口茜和奥原希望依然是日本女单双星,渡边勇大/东野有纱在1/8决赛把王懿律/黄东萍赶到最艰难的境况。
在今年已经进行的公开赛奖牌榜上,日本队已经以比较明显的优势占据第一。今年的汤尤杯上,中日各取一杯,来到世锦赛上,中日又各取2金。虽然我们以微弱的铜牌优势领先,但可以看到的是,中国队会受到日本队越来越强的冲击,竞争形势会越来越严峻。
既无大热,也无必然
“大热必死”、“大热倒灶”等词往往出现在大赛中,这正说明了大赛的独特之处,能把任何一个细节放大,足以影响整场比赛。1/4决赛中,安塞龙、戴资颖、苏卡姆约/吉迪恩和陈清晨/贾一凡四位世界排名第一在同一天被淘汰,虽然不见得他们都是单项中最热门的人,但世界排名反映的是过去一年的综合成绩积分,可以说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状态。可见即使是排名最高的人,甚至是戴资颖和苏卡姆约/吉迪恩这样的“公开赛冠军收割机”,可以被称为大热,但也无法走到最后。
大概没有很多人会预料到第一次参赛的松本麻佑/永原和可那能一举夺冠,无法预料王懿律/黄东萍和邓俊文/谢影雪那场半决赛能打出这样的分数,更没想到山口茜在对阵辛德胡时那个离谱的发球错区。往往我们说的“冷门”会产生在比赛前几轮,但上面说的各种情况,都真切地发生在了最后2天的比赛中。戴资颖和苏卡姆约/吉迪恩没有进决赛,而郑思维/黄雅琼和桃田贤斗都在期望中夺冠,所谓大热论,从来不是必然。
惊喜自寻,遗憾同在
石宇奇在高手如云的上半区脱颖而出,就这个成绩而言已经难能可贵。虽然有最后屈居亚军的遗憾,但应该看到,经历了大赛考验的他,已经在技战术和心态上有了又一个提升。女单虽然同样没有冠军,但在整个形势比较艰难的情况下和去年成绩持平,特别是何冰娇突破了此前31连胜的戴资颖,实属不易。
面对卫冕冠军安塞龙,谌龙打了一场漂亮的复仇战,守住了他的那条线。年轻球员韩呈恺/周昊东一度有把头号种子掀翻的希望,但没能抓住机会。女双派出四对组合,但都无缘四强……这一届比赛,年轻队员创造了很多惊喜,但也留下了不少遗憾。
迅速投入下一战,警惕印尼主场发威
大赛后往往需要认真具体的总结,但这一次,时间却一点都不允许。不足半月,四年一度的亚运会就要拉开帷幕,团体赛加单项赛一起来的亚运会仿佛就是汤尤杯和世锦赛的融合,有着其他任何大赛都不具备的独特性。剩下的日子很少,充分利用这中间的时间成为了备战的重点。
我们有了三面五星红旗在混双赛场升起的成就,也看到了日本女双四强占三,印尼女双同样是三对进八强。虽然亚运会单项和奥运会一样,每个协会只有2个名额,但世锦赛的大包围恰恰体现了此刻这个队伍的总体实力。除却欧洲选手外,亚运会的球员竞争格局和世锦赛不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发掘经验,吸取教训,考验的是各队伍的综合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亚运会在印尼进行。印尼队在世锦赛上仅收获女双铜牌,回到素有“魔鬼主场”之称的雅加达主场,在男双亨德拉/阿山和混双阿玛德/纳西尔的加入后,他们很有可能表现出强势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