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一次将“促进全民健身”与“促进体育消费”并重纳入文件标题,为体育产业发展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方向路径,注重精准发力描绘宏伟蓝图。体育既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更是人们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促进全民健身是对体育产业发展回归理性的重要响应
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社会各界迅速在核心赛事、IP版权、分销渠道等领域竞相布局,这种由政策推动、资本先行、产业后启动的状态让投资者认识到,体育技能培养、体育场所扩大和体育观赏群体的增长,都是相对的慢变量,投资体育需要着力于产业链和消费生活的培育。地方政府在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意识到体育可以赋能城市、振兴乡村,体育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效应。当这些认识形成合力之后,体育产业发展才可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意见》出台为体育产业发展拨云开雾,回归初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意见》为体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精准施策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体育如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意见》给出了具体建议:
第一,改变运动行为,培养运动习惯。运动技能的培养是塑造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起点,通过推行业余专业一体化的运动水平等级评定制度,广泛开展并探索商业化运营的学校体育联赛,从小培养体育行为,增强体育粘性。
第二,专业性指导,科学化健身。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专业教练员等为健身人群提供技术指导,鼓励医院培养和引进运动康复师,建议居民健康体检中增加国民体质监测指标,为体医深度融合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加强场馆开放。《意见》明确要求打造15分钟健身圈、进一步加大学校场馆的开放力度、促进公共体育场馆的功能改造与机制改革,满足人们对于健身通达性、舒适性的要求。《意见》还针对体育器材装备运输困难问题做出重要的安排。
第四,创新财政支持,激励消费意愿。《意见》鼓励各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市场化手段,如体育消费券、全民健身公共积分、运动银行等措施激发人们参与健身的意愿,培育市场主体,促进体育消费。
三、优化供给满足体育品质生活的更高诉求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市化、新技术新媒体的广泛普及,户外运动、体育旅游、智能体育等新业态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意见》从改革与创新角度提出更高要求。
第一,释放发展潜能。《意见》明确指出各协会主办的体育活动资源,符合条件的都要通过公开方式交由市场主体承办,为有效避免行业协会功能异化提供解决思路。针对公共资源与体育赛事活动的冲突问题,要求分类制定允许开展的体育赛事活动目录。
第二,深化供给侧改革。《意见》鼓励各地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四荒”土地发展体育产业;鼓励研发智能体育赛事和智能体育产品;鼓励各区域系统性创造发展优势,推动足球、冰雪等户外运动项目的有序发展。
第三,打造价值共创的消费场景。《意见》鼓励遵循体育发展规律,加强体育、文化、旅游、商业等业态的深度融合;挖掘体育明星市场价值;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创设互动、分享、沟通的体育场景,深耕和开拓体育的娱乐性、教化性和可视性,将体育融入生活的每一个部分。
《意见》围绕着人民,让人民当“体育主角”,只要我们务实推进,从时间、空间、情感三要素打造体育生活化的生态环境,扩大体育活跃人口,夯实产业发展基石,促进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将指日可待。(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郑芳)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