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正文

新时代中国女排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19-10-28    作者:柳鸣毅

在举国上下、普天同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时刻,中国女排以11战全胜的骄人战绩获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代表体育战线全体工作者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其英勇形象更是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在此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致电祝贺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专门邀请中国女排队员、教练员代表,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并在会前亲切会见女排代表。在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中国女排乘“祖国万岁”方阵的花车压轴出场,“中国女排、世界第一”的欢呼呐喊声响彻天空,这是“女排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的聚集体现,彰显了大力弘扬“女排精神”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创新引领女排精神对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的提升路径。

一、“女排精神”的诞生和传递

1972年,原国家体委要求各省运动队恢复正常训练,1976年袁伟民作为主教练重新组建中国女排,一批已为人母的老队员和一批曹慧英、陈招娣等15岁左右的年轻队员入队,她们厉马秣兵、时不待我、积极训练、等待机会。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征战奥运成为体育健儿的奋斗目标;当年,中国女排战胜“东洋魔女”日本队,首夺亚锦赛冠军。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杯比赛中,以7战全胜战绩首夺世界杯冠军,也是中国女排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连续在世界“三大赛”中创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女排队员们为国争光、不畏对手、顽强拼搏的精神口口相传。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夺冠的艰辛历程,使得举国上下心潮澎湃、亿万观众热泪盈眶。“向中国女排学习”广为传颂,女排精神鼓舞北大学子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工厂劳动者更是表示“学习女排精神,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1028-女排1.jpg

比力斗智是竞技运动的精髓,其“力”指的是体育运动中体能、技术、战术等竞技能力的比拼,而“智”指的是意志、勇敢、挑战等精神层面的较量。70年代初期,中国女排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训练,起初训练在大草棚,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中国女排靠的是训练后玉不凿、不成器的开小灶方式,教练员和运动员研究技战术所花功夫不亚于带队训练的方式,苦口婆心、举一反三式的思想工作和凝聚队魂,精益求精对训练质量和训练负荷的追求等等。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中国女排的精神代代传递。袁伟民指导在《我的执教之道》中指出:“用琢磨排球、琢磨运动员,成天泡在队伍里去拿世界冠军、去保世界冠军”。陈忠和指导在2001年中国女排低谷时出任主教练,他执教时的中国女排彰显个人能力均衡、团队协同作战的竞技特征,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决赛以3比2反超世界强敌俄罗斯女排,时隔20年后再夺奥运冠军,其沉着稳重、聚气聚心的执教风格传承了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著名运动员“铁榔头”郎平两次执掌中国女排帅印,两次将中国女排带出低谷,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将顽强演绎到极致,在四分之一淘汰赛中反败为胜,战胜势不可挡的东道主巴西队,据业内人士介绍,郎平指导经常研究录像、研究对手、研究技战术到凌晨两点,郎平指导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执教经验,将科学训练、尊重规律的精神注入进女排精神之中,培养了一批以朱婷为首的国际顶级运动员,将中国女排再次带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创新性延续了中国女排精神。

二、“女排精神”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1908年到2008年,中国民族历经百年,实现了“参加奥运会、夺取奥运会金牌和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奥运梦想,竞技体育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参与国际体育事务的代表,我国体育健儿在世界赛场的优异表现成为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代表,我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容国团的“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拼搏精神已经成为激励国民奋进的座右铭,举重运动员陈镜开石破天惊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许海峰勇夺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英勇形象为世人所铭记,中国女子排球五连冠、雅典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夺冠等经典大赛所释放出的“女排精神”蕴含和传递着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正能量……世界赛场已然成为中国体育健儿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舞台。当前,女排精神作为我国体育文化的先进代表,以集体项目、团队协作的优秀品质释放了体育在促进民族团结、聚集社会力量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大力弘扬女排精神成为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精神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发挥精英示范效应。

1028-女排2.jpg

体育强国的精神力量。“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打出风格、赛出水平”“不言放弃”“团结协作、超越自我”……这都是几十年中国女排征战国际大赛展示出的精神品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中国女排在世界大赛中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更是在比赛中毫无懈怠、尊重对手、尊重自己,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已成为中华体育精神的瑰宝。女排精神成为在竞技体育领域的教练员、运动员学习的榜样和模范,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女排精神引导广大老百姓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女排精神引领3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青少年人群中根植爱国主义思想,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体育强国的精英示范。从竞技体育视角分析,中国女排已成为竞技体育运动队学习的典范。在备战2020东京奥运会、2022北京冬奥会和卡塔尔足球世界杯的“三大战役”关键阶段,国家体育总局党组要求体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电精神,大力弘扬女排精神,做好各项体育工作。中国女子排球队长期以来坚持以改革创新引导科学训练、严格训练、艰苦训练,郎平执掌中国女排期间提出“大国家队”“超级替补”“大数据支撑”等理念,在训练中用“篮球”训练增加二传难度,强化体能训练在身体素质、身体康复等训练中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郎平表示:“在我的字典里,‘女排精神’包含着很多层意思。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精神。”诚然,在竞技体育争夺多极化的背景下,竞技体育团队应以多科学支撑、跨领域合作、多方面人才聚集展示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运动队复合型团队的力量,助力我国体育健儿征战国际赛场。

三、新时代弘扬“女排精神”的创新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视角,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体育工作,充分展现了全民参与营造社会氛围、全民健身融入全民健康、全新形象展现民族力量、全球地位彰显创新成果、全面发展助推时代进步的体育发展理念,显然,新时代体育发展已从单一视角向全球化、全面性和全方位视角拓展。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既高度肯定了她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更肯定了她们的表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显然,新时代“女排精神”已成为一种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代表。

1028-女排3.jpg

创造精神。在体育界学习解放军郭兴福的训练方法的基础上,此后周恩来总理邀请大松博文带领的世界冠军日本女排访华,中国女排总结和归纳了“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中国女排大力倡导顽强拼搏的训练作风,使中国女排战胜日本、美国等世界强队,夺得世界冠军。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女排创造性的提出的训练理念和展现出的精神面貌,成为体育工作者的典范,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倡导科学训练的背景下,中国女排以创新、包容、开放的理念,更新训练观念、强化体能训练、钻研技术战术、注重科技支撑,延续了女排精神,创造了中国体育的辉煌战绩。

奋斗精神。在改革开放初期,女排精神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巨大动力。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体育已成为人民休闲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中国人已从“观看式体育”转变成为“参与式体育”,体味体育运动中超越自我、挑战自我、诠释自我的生存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表示:“拿到金牌奖牌的,值得尊敬和表扬。同时,只要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没有拿到金牌奖牌,同样值得尊敬和表扬。”中国女排十夺世界“三大赛”冠军,诠释一辈辈排球工作者在训练、竞赛、管理中奋斗精神、拼搏精神的传递和发扬,更是影响全国人民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奋斗拼搏的革命精神。

团结精神。排球作为一项集体项目,在场上尽管各有分工,但需要及时、有效的相互补位,其团结协作是排球项目制胜的关键因素。中国女排在国际大赛的稳定表现和大赛中的绝地反击,其长期性、持续性的品质绝非一日之功。郎平认为女排精神不只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难赢,也会竭尽全力,无论到什么困难,都要秉承团队精神。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干出来的,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女排精神旨在引导全国上下凝聚中国力量,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梦想精神。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结果的不确定性。几十年来,中国女排并非一路高奏凯歌,也曾有过低谷,但中国女排面对低谷并不彷徨,女排精神一直鼓舞着她们前进。中国女排屡次“逆袭”对手,从袁伟民、陈忠和到郎平,他们从怀揣世界冠军的梦想,到夺得世界冠军、蝉联世界冠军,女排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的梦想精神是实现冠军梦的内生动力。

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会遭遇挑战;新时代的追梦路上,我们并非一路平坦。我们要传承和创新发展女排精神,助力体育强国建设,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武汉体育学院副教授 柳鸣毅)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0
0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