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延期或取消、线下体育培训处于停滞状态……在这段特殊时期,整个体育行业承受着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影响。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近期,全国各地的体育企业也陆续按下了复工复产“启动键”,多地公共体育场馆、健身场所开始逐步恢复开放。据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统计显示,目前杭州市民营体育健身场所复工率已达到90%。除体育教育企业和竞赛表演业企业还未完全复工外,健身、篮球、足球和羽毛球等室内外场所在做好相关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已逐步开放。
众所周知,眼下,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做好复工复产,加快生产经营,事关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近期,为支持体育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平稳渡过难关,多地省区市体育局已下发专门针对体育企业的帮扶政策,围绕体育产业供给和需求两端,从推动惠企纾困政策落实、加快发行体育消费券、强化体育产业专项资金引导作用等多个方面,采取若干政策措施,促进体育产业健康稳步发展,进一步提振体育消费市场。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且是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山东省青岛市体育局组织推出“你健身、我买单”全民健身消费券派送活动、南京市发放1000万元体育消费券、河北省体育消费券发放平台“惠美体育”小程序上线……为了帮助体育市场尽快恢复活力,近期全国多地推出体育消费券,以促进被疫情抑制的体育消费需求,为体育服务类企业复工复产助力。
困难是暂时的,发展是永恒的。尽管大家普遍认为体育行业此次面临的挑战异常严峻,但从长期来看对于体育产业保持乐观态度仍是一种共识。一些专家表示,此次疫情更似一把双刃剑,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也将为中国体育产业转型发展带来契机。比如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院长鲍明晓就表示,“要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方面的新技术,推动运动场景感知化、运动体验数据化、运动展示视频化、运动社交情境化,弥补体育产业的脆弱性,推进体育产品和服务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叠加与创新。”体育产业在当代中国大地的迅速崛起,背后的逻辑是14亿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所汇聚的强大驱动力,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不了这种深厚的底层逻辑。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体育场馆等消费场所的开放和体育赛事等消费项目的复苏,疫情期间大众被限制的消费需求会逐步释放,体育消费将出现恢复性增长,体育企业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体育产业将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