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相信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一篇名为《门将扑出30球,中文男足0比12憾负医学》的文章刷了屏,说的是实力不济的北大中文男足在新生杯被对手大比分横扫的故事。作为有着十多年足球项目报道经验的记者,按理说,这样倾向性明显,结果又是一边倒的比赛想要写出好故事是不容易的,但偏偏署名为“中文男足”的作者,将“不好写”的故事写得幽默风趣、妙趣横生,甚至被不少圈内专业人士定性为“新媒体写作新范例”……而作者自始至终传递出的对待体育、对待胜负的豁达态度绝对值得称赞。
↑资料图
由此,不禁联想起另一件事:下班回家和4岁的女儿玩“抢椅子”的游戏,孩子赢了几次笑靥如花,可一旦输了就“哇哇”哭个不停。平日里,自诩没少向女儿传递“输赢乃兵家常事”“不要和别人比,就和自己比”的道理,可一到“实操”层面,4岁多的孩子还是难逃胜负关。认真问了几句:你为什么哭?不喜欢输!为什么不喜欢?不知道,就是不喜欢!
对于4岁的孩子,或许还不懂输赢的真正含义,但骨子里已经有了“不喜欢输”的刻板印象,或许这些,先天就存在于骨血和基因里。这些年有段著名的鸡汤:说的是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激励一代人”,引申的含义是让年轻人学会在规则范围内正确地赢,也学会体面有尊严地输。但“鸡汤”终究是“鸡汤”,喂给别人可以,自己却有可能因为烫嘴无法下咽……不喜欢输的又何止是4岁的孩子,在赛场上、在生活中,我们又有几个人喜欢输,更遑论体面、有尊严地输。
很多人都在探讨体育的意义、价值,无外乎团队协作、顽强拼搏,但在我看来,体育最大的教育功能,是让人频繁地感受失败、接受失败、最终与失败和解。
采访过太多世界名将、奥运冠军、不知名的运动员,从某种程度上说,最终站上世界大赛、奥运会最高领奖台的,并不是职业生涯取胜最多的选手,而是能从失败中汲取最多经验,让自己更加强大,不断堆砌自己高度的选手。运动员赛后的一句“感谢对手”其实真的不是卖乖,而是发自内心感谢让他不断进步、不断强大的对手,更包括那些曾让他感受过失败的苦涩,但最终品尝到胜利的甘甜的对手。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在重复胜与负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愿赛场上、生活中,人们多一些对失败、对自己的宽容,就像“中文男足”更新的公众号名字:just lose it(就输下去),当开始坦然地接受失败,才是体面、有尊严的开始。这是体育的真谛,也是生活的真谛。
图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