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乒冲击波|波尔奥恰双核驱动火拼中国
根据中国乒乓球队的征战史,有两种类型的对手需要特别警惕:第一种是进入状态后超水平发挥的兴奋型选手,他们对比赛有强烈的取胜欲望,斗志旺盛且拼劲十足,常常能在关键比赛中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第二种是善于纠缠的老将,他们胜负心稳定,虽然冲击力不如年轻选手,但是对于局势变化的洞察力出类拔萃,一旦对方出现波动,能够很快地抓住机会掌握主动。
由波尔和奥恰洛夫“双核心”驱动的德国男队,同时具备了这两个特点。
图片来源:乒乓世界杂志
2016年吉隆坡世乒赛,因为奥恰洛夫赛前伤退、波尔赛中生病,以往决赛的“常客”德国男队仅获得第13名。同期,日本队趁势崛起,在当届世乒赛以及里约奥运会上开始取代德国队,成为中国男乒的最主要对手。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2017年杜塞尔多夫世乒赛之后,奥恰洛夫和波尔两人的状态先后迎来了新一轮的爆发。
2017年世界杯,36岁的老将波尔上演连番逆转,战胜了林高远和马龙,和奥恰洛夫会师决赛,后者战胜队友首夺世界杯冠军;紧接着的德国公开赛,波尔淘汰林高远后,奥恰洛夫又在男单半决赛中战胜了樊振东,将决赛再一次演变成“德国内战”。
图片来源:乒乓世界杂志
虽然世界杯和德国公开赛,奥恰洛夫都战胜了波尔,但是在2018年2月份的欧洲16强赛,波尔战胜了卫冕冠军奥恰洛夫第6次登顶欧洲杯。两周后的德国锦标赛上,在奥恰休战的情况下,波尔轻松夺得自己第12个德国冠军,再次显示出良好的状态。
图片来源:乒乓世界杂志
进入2018年之后奥恰洛夫和波尔在前三个月中相继排名世界第一,这些迹象都表明,势头正盛的德国人已经恢复了正面叫板中国队的实力。
节选自《乒乓世界》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