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俄罗斯世界杯激战正酣,VAR(Video Assistant Referee 视频助理裁判)成功抢镜,成为多场比赛的焦点话题,在诸多的议论中,“VAR破坏了比赛的连续性”“VAR判罚不公平”“VAR让足球失去原有的魅力”等观点格外刺眼。
伴随着职业体育的发展,借助视频等科技手段减少误判是大势所趋,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争议,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完善技术和规则才能球迷、球员和教练都满意。现在不妨全面了解一下VAR 以及它在比赛中的具体应用。
13人专业团队+33机位视角保驾VAR
广义的 VAR 指的是视频助理裁判系统,而狭义的 VAR 指的就是具体的那个利用视频协助主裁判进行判罚的视频助理裁判。
本届世界杯的64场比赛都会使用VAR系统,在已经结束的场次中,经常看到主裁判吹停比赛跑到场边观看视频回放之后判给某队一个点球,不过千万不要因此就认为VAR是打破比赛平衡的“找茬工具”,其实在它背后有一个完善的技术团队和规则。
图片来源:国际足联官网
每场比赛的VAR裁判组由4人组成,总负责人是视频助理裁判(VAR),他需要紧盯两块屏幕——比赛的主机位视角以及回放的四分屏显示器,与此同时VAR还必须与当值主裁判保持沟通。VAR配备3名助手,分别为AVAR1(Assistant Video Assistant Referee 1,1号助理视频助理裁判)、AVAR2、AVAR3。AVAR1也需要紧盯主机位视角并同时向VAR报告需要回看的画面;AVAR2专门监控越位的情况,协助VAR处理疑似越位的画面;AVAR3负责观看电视转播视角,协助VAR评估争议场面,并确保VAR和AVAR2沟通顺畅。
图片来源:国际足联官网
比赛时间,VAR裁判组在位于莫斯科的国际广播中心(IBC)中央视频操作室(VOR)内工作。12个赛场内的画面通过光纤传到VOR。VAR裁判组每场比赛可以使用33个电视转播信号机位,其中8个具有超级慢动作 (super slow-motion) 功能,4个具有超高级慢动作 (ultra slow-motion) 功能。另外,VAR还会使用一套复杂的对讲系统与当值主裁判保持联系。
图片来源:国际足联官网
共有13名裁判组成本届俄罗斯世界杯的VAR团队。他们由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于今年选出,选拔条件包括经验、在各自国家(地区)足协的任职情况等,并且还要参加过国际足联的各种培训论坛,能够运用他们的学识和技巧更好地使用这套系统。
在本次世界杯每场比赛前发布的官方信息中,除了主裁判、两名助理裁判、第四官员之外,VAR 和三个助理 VAR 的名字也会被公布出来,VAR 裁判组已经成为比赛裁判团队的一部分。
VAR 的作用:为主裁判服务,当然主要是挑错
除了技术和人员保障,国际足联还规定了一套严格的规则,以确保“最小限度地打断比赛,最大限度地获得收益”。
在这个规则中,只有在进球、点球、场上裁判直接出示红牌、处罚对象出现错误(即认错球员)这四种情况下,VAR 才被允许发挥作用。
VAR 四人组在工作间里的任务,就是持续不断地关注主裁判出现的与上述四种情况相关的、明显的错判和漏判,而一旦他们发现了主裁判的这种错判和漏判,会通过对讲系统进行提醒。
图片来源:国际足联官网
VAR 的介入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他们发现了有可能的错判和漏判,然后提醒主裁判,希望他重新观看视频。至于观看视频之后是否改判,则完全取决于主裁判对于规则的理解,他完全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判罚,VAR 团队没有任何发言权。在这种情况下,VAR 团队很像是为主裁判服务的私人侦探,他们提供给主裁判更详细的证据,供主裁判采纳和判断。
这种介入可细分为5种情形,第一,在进球过程中攻方球员是否犯规;第二,在进球过程中是否有处于越位位置的攻方球员干扰了防守(越位球员并非进球球员);第三,守方球员是否出现了应该被判罚点球的犯规;第四,攻方球员是否在点球判罚之前先犯规了;第五,所有的直接出示红牌的判罚(指这种情况下,VAR 可以建议主裁判重新观看视频)。
VAR 介入的另外一种情况,是他们可以直接根据纯客观的事实,建议主裁判进行改判,而不需要主裁判进行主观判断,VAR 此时的身份更像是拥有执法权的警察,他们掌握了铁证,在法律的框架下无需进行主观判断。
这种介入一共包含六种情况。第一,进球之前攻方球员越位;第二,与进球有关的死球情况(比如球是否越过球门线,进球之前先出界);第三,守方犯规的地点是否在禁区内(如果主裁判已经认定是犯规,那么 VAR 有权根据视频所示的犯规地点将主裁判错判的点球改为禁区外的任意球,或者将禁区外的任意球改为点球);第四,与判罚点球有关的死球情况(比如犯规发生之前球是否先出界);第五,判罚点球之前攻方已经越位;第六,裁判认错了场上球员(比如将红黄牌出示给了没有犯规的选手)。
俄罗斯世界杯 VAR 介入实例:内马尔蒙羞,C罗脱逃
在本届世界杯已经结束的场次中,上述11种并没有全部出现,但依靠VAR判罚点球的情况频频出现。具体案例如下:
主裁判进行主观判罚之三:小组赛B组第三轮,葡萄牙VS伊朗,第89分钟,葡萄牙球员塞德里克禁区内争顶疑似手球,主裁判观看回放后判罚点球;这种情况也有反例,小组赛E组第二轮,巴西VS哥斯达黎加,第81分钟,巴西球员内马尔在禁区内摔倒,主裁判判罚点球,随后在接到VAR提醒,观看回放后取消了点球判罚。
图片来源:新华社
VAR认定客观事实之一:小组赛B组第二轮,伊朗vs西班牙,第63分钟,伊朗球员伊扎图拉希乱战中破门,经过VAR确认伊朗队越位在先,进球被取消;这种情况也有反例,小组赛B组第三轮,西班牙VS摩洛哥,第90分钟,西班牙球员阿斯帕斯禁区内后脚跟破门,边裁举旗示意越位进球无效,随后主裁判接受VAR提醒改判有效。
VAR认定客观事实之三:小组赛H组第一轮,日本VS哥伦比亚,第37分钟,哥伦比亚球员胡安·金特罗罚出贴地任意球,日本门将川岛永嗣将球按在地上,经过VAR提醒,主裁判确认球完全越过门线,判罚进球有效。
截至目前,本届世界杯上只出现了一次主裁判没有接受VAR提醒的案例:小组赛B组第三轮,葡萄牙VS伊朗,第81分钟,葡萄牙球员C罗肘击伊朗队的普拉利甘吉,VAR提醒主裁判观看回放,按照“主裁判进行主观判罚之五”的规则,VAR 显然认定这是一个可以直接出示红牌的犯规,不过主裁判在回看视频之后只给C罗出示了黄牌,相当于“推翻”了 VAR 的红牌认定。
图片来源:国际足联官网
VAR在本届世界杯引发了诸多争议,不过这也是新规则在推行过程中必然结果,较早引入回放技术辅助判罚的篮球项目也是如此。以CBA联赛为例,录像回放挑战规则和即时视频回放规则也有较多的非议。正如前文所言,科技手段的引入减少了误判的出现,但一定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技术和规则,才能让它更好地服务比赛。下一篇“新体育观察”的 VAR 话题,我们将讨论足球与篮球在视频回放规则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