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
作为目前中国雪上项目唯一一块冬奥会金牌获得者,韩晓鹏无疑是中国冰雪的骄傲。但这份骄傲背后是无数次落入水池、雪堆炼成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韩晓鹏的运动生涯正如这句诗一样,不畏险阻,凭借一份坚持,收获一份荣耀。
“误打误撞”进入国家队
韩晓鹏1982年生于江苏沛县,他在都灵冬奥会夺金让这里练习体育的孩子们有了榜样。后来沛县这个终年难见雪花的南方小城,成为空中技巧这一雪上项目的人才供给地之一,先后出现了张鑫、齐广璞等一批优秀运动员。而韩晓鹏进入空中技巧队却是一个巧合与坚持的故事。
空中技巧队的功勋教练杨尔绮一次买蹦床网时,巧遇了当时正在江苏技巧队训练的邱森并看中了他,随即便与其教练刘德振联系,希望让邱森去练滑雪。1993年全运会恢复后,技巧项目确定不进入奥运会,全运会也将其取消,技巧运动员们面临着寻找出路的压力。杨尔绮的这个提议正中刘德振的下怀,邱森改项的事情很快便敲定下来。但除了邱森,刘德振还有一名爱徒韩晓鹏也在沛县业余队训练,刘德振便向杨尔绮推荐去看看。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刘德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买到了从南京到徐州的卧铺票,韩晓鹏这才有机会接受杨尔绮的“面试”。“韩晓鹏在练习技巧时的特点就是速度快、爆发力强,协调性和悟性都不错。”刘德振说。就这样,没见过真雪的韩晓鹏成为了沈阳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的一员。
正如技巧与空中技巧从字面上能看出来的联系,改练空中技巧令韩晓鹏有了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徐囡囡在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的银牌让韩晓鹏看到了希望和目标。“中国人在这个技巧类项目上有自己的优势!”这令当时在冰雪领域刚刚起步的中国感到无比振奋。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属于韩晓鹏的又一次机会在1999年第九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悄然来临。尽管一路杀入决赛,但仍然没有多少人将这个初登大赛舞台的16岁男孩视为夺金热门,韩晓鹏却以稳定的发挥和较高的难度突出重围摘得银牌,震惊众人。随着银牌而来的还有国家队的入队书,但彼时的韩晓鹏对于进国家队既欣喜又忐忑。“晓鹏当时是一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问题少年’。他勤奋刻苦训练,但训练之外,只要同学朋友遇到麻烦,他都会替人家出头,是非观念不清晰又好讲义气,所以三天两头惹祸。在地方队时我和杨教练还能应对来自学校的压力,可去了国家队就不能这样了。”杨尔绮的丈夫,同时也是自由式滑雪国际裁判的戈炳珠回忆道。
千锤百炼收获冬奥首金
进入国家队后的韩晓鹏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快速上升期,2000年全国锦标赛冠军、2001年首届全国冠军赛冠军……可打击也随之而至,在最重要的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韩晓鹏两跳仅拿到140分,位列第24名。首次征战冬奥会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让韩晓鹏找到了他与顶级选手之间的差距,这让他更加刻苦地往返于驻地与训练馆之间。
还是原来的场馆,但一年的时间让结果变得不一样。在2003年的世界杯鹿谷站上韩晓鹏获得了第三名,正式拉开都灵冬奥会周期的上升序幕。2004年7站世界杯中5进前10名,2005年两站世界杯获得亚军,首次参加世锦赛进入前20名,2006年在都灵冬奥会前夕的世界杯上创造了244分的赛季最佳成绩。国际大赛中,韩晓鹏从未拿过金牌。就连戈炳珠也感叹,“打了这么多年国际比赛,拿了不少第二、第三,就是没拿过冠军。自由式滑雪比赛偶然性很大,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图片来源:新华社
苦苦追求的金牌来的又是那么的“猝不及防”——都灵冬奥会空中技巧预赛上,跳完最后一跳的韩晓鹏滑到赛道底端,抬头仰望着赛场的显示屏。250.45分,预赛第一。尽管只是预赛,但这已经是中国男子空中技巧队的历史性突破。“来都灵前,队里给我们的要求是进前六,但我的个人目标是进前三。比赛中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自己最终顶住压力完成了了比赛。”赛后,韩晓鹏对比赛中所承受的压力感受颇深,“尤其是在第二跳之前,因为第一跳之后自己排名第三,很有希望闯入决赛,因此当时感觉有些紧张。不过在第二跳腾空之后,自己顿时轻松下来,因为当时已经感觉到自己将进入决赛了。”
图片来源:新华社
预赛第一让观众的目光集中在韩晓鹏身上,决赛上压轴出场的韩晓鹏首跳选择了难度系数4.525的动作,收获了两个落地裁判给出的满分,130.53分暂时排名第二。面对最后一跳的机会,韩晓鹏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难度系数4.175的动作!120.24分,高达28.8的完成分彰显了着这一跳近乎完美,最终得分250.77分。但还要等待上一跳排名第一的白俄罗斯选手达辛斯基,他的最后一跳难度系数为4.425,如无意外,超过韩晓鹏的可能性极大。腾空,翻转,落地,动作干净漂亮,落地稳健,达辛斯基径直奔向自己的教练,从他手中接过白俄罗斯的国旗,兴奋地挥舞着。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一跳他仅拿到了117.26分,总分248.68分。韩晓鹏才是第一!“我从未想过更换更难的动作,这个动作我做得非常舒服,也带给我更多的自信。”韩晓鹏在夺金后解释了这令无数人揪心的最后一跳为何这样选。
转变身份继续“淘金”
现在的韩晓鹏仍然在自由式滑雪领域,只是由空中技巧改到了雪上技巧,成为了中国雪上技巧项目的领队,带队出征国际赛事。“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接下来的四年肯定闲不下来。”韩晓鹏说。
在推广冰雪方面,韩晓鹏也一直在发光发热。经过9个多月的筹备,他的漫画绘本书《跟奥运冠军学滑雪》日前发行,“因为我原来的专项是空中技巧,所以像高山滑雪这类项目,我在出版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和素材。”韩晓鹏说,为了力求资料的准确性,他除了查阅信息外,还跟多位专家及大学教授进行确认,再进行书籍编写。冬奥冠军、项目领队、作者,是韩晓鹏的不同身份,但如今的韩晓鹏更希望别人叫他“中国冰雪人”。作为前行者,他“炼”出了第一块雪上冬奥会金牌,作为中国冰雪人,他希望能为中国雪上项目探寻更多的“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