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民健身>正文

坚持体育以人民为中心,增强群众获得感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19-04-25    作者:郑家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体育事业发展,围绕人民对体育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七年来,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党和国家基于人民性提出了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健康中国”等多项政策举措,实施了“六边工程”“全运惠民”“构建城市15分钟健身圈”等一系列体育惠民措施,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在体育领域,则是人民对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多元化的体育需要与现实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新时期体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标注了新目标,赋予了新使命,即着力解决好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人民群众在体育事业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新使命呼唤新担当。航向已经确立,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体育系统必须立足时代背景、跟上时代步伐,以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为引领,谋划好工作重点,抓住与人民最相关、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一件接着一件事情办。

W_27115573_19010114_by.jpg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全民健身领域的投入,建设好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开展好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活动,培育好群众身边的社会体育组织,筹办好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使全民健身基础更加扎实,健身氛围更加浓厚。在此基础上,要更加注重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覆盖面,关注和研究健身活动的边缘人群,关注具有潜在体育需求的人群,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包括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的健身诉求,让尽可能多的人民群众通过体育健身而受益,实现全体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努力补齐发展不充分的短板,大力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创新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供给机制,构建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多元利益主体供给方式,提供更丰富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同时进一步重视提高服务的质量和内涵,扩大公共体育服务的优质增量供给,不断为公众输送多元化、个性化、高层次、异质性的公共体育服务。

二是逐步消除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基本原则,宏观调适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供给与分配,推动政策和资金向乡镇、农村和基层社区下移,向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倾斜,进而逐步建立起内容完备、水平较高、层次多样、覆盖全域、人民共享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立“大体育”机制。阔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需要上上下下共同发力、合力解决。体育部门要进一步树立“大体育”理念,走出传统思想观念中“小体育”的狭隘,主动将体育置身于全民健康“大视野”,促进体育和医疗、卫生、教育、旅游、科技、养老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打破体育一家办的格局,奋力开创体育发展新局面。同时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尽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体育治理体系。体育行政部门应重塑职能,实现从“主导”向“负责”转变,在简政放权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市场、社会体育组织和公民等治理主体参与体育治理,并创建体育治理良性运行体制机制,实现各主体之间有效有序的协商互动,全面提升体育治理水平,激发新时代体育发展新活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中就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新时代,我们必须要牢记初心和使命,在体育发展新征程中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实现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人群共享的体育发展格局,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在体育事业中的获得感、幸福感。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0
0

细览button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