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示:进场馆健身要给身体一个缓冲期
随着室内室外健身场馆逐步开放,对喜爱健身的人来说无疑是福音。然而专家提醒,这时期切勿“报复性”运动,还是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给身体一个缓冲期,逐步恢复到疫情前的运动水平。
资料图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冯强说:“老百姓经历疫情,居家隔离了很长时间,很多人的运动规律习惯因此被打破,居家隔离期间估计很难达到之前的运动水平。所以在运动场所开放后,重回运动场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千万不要一时大意过度锻炼。要注意运动风险的评估、筛查,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逐步恢复运动,给身体一个缓冲期,不管是心肺功能还是肌肉力量都需要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慢慢向疫情前的运动强度靠拢,直至回归到之前的运动状态。”
冯强也提醒,虽然体育场馆在逐步有序开放,但对防疫还是有要求的,大家都应该遵守相关防疫要求。此外运动最好不聚集不扎堆,对肢体接触比较密切,人员比较多的项目,比如足球、篮球、排球等团体项目,有必要根据国家疫情防控的要求,等一等再开展。“另外运动并不适宜戴口罩进行,运动时需氧量增多,戴口罩运动会阻碍呼吸,容易缺氧,呼出的废气也不能及时排出,有运动风险隐患。现阶段如果在不能摘口罩运动的环境中,不要做剧烈运动。”
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放松,作为运动健身的基本要求很容易被忽视,在经历长时间的隔离期后恢复运动习惯,更需要重视这一点。宁波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康复师李居权说:“长时间居家,人们的身体机能是下降的。在居家环境受限的情况下,很多人不运动,或做一些轻运动,骨关节肌肉的功能在下降。所以体育场所开放后人们恢复锻炼时,一定要充分热身,从有氧运动开始,做一些中低强度,小力量的练习。像高强度的专业训练,在身体没有充分调动开,肌肉力量,关节功能都没有恢复的情况下,不适合做,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武汉:群众健身热情高涨
湖北省武汉市的运动场所目前正逐步恢复开放,连休5天的五一假期,让宅家已久的健身爱好者们有了更多的运动选择。
资料图
从5月1日起,光谷国际网球中心正式向市民开放,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并进行场地预订,采取分阶段、分项目、分区域预约限制开放。第一阶段从5月1日起,每周二至周日7时-22时对外开放,开放项目包括室外网球、篮球、足球。
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这个小长假虽天气多变,但前来打球的人络绎不绝,从早上一直到晚上,几片对外开放的球场全被订满,仅前三天便超过一千人次。
球龄十年的李辉是位网球迷,他说,待在家3个多月,多是活动活动四肢,基本没有运动量,这次和朋友来一起亲身感受国际水准的场地,心情真是太好了,打起来很过瘾。而且现在通过网上预约,场次时间一目了然,非常方便。
根据武汉市体育局发布的《武汉市体育场所安全有序恢复开放及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相关工作要求,该场地进入实行实名制认证,入场前要向工作人员出示“湖北健康码”以及进行体温测量,温度未超过37.3℃的方可进场,并全程佩戴口罩及遵守场地规定。
在洪山体育中心,室外的网球场已经开放。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网球场基本上每天都是满员状态。按照相关规定,所有前来运动的市民都必须接受体温检测和“湖北健康码”核验。
武汉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体育场馆有序开放的报备工作主要由各区的防疫指挥部复工办负责。目前各区体育部门都成立了复工工作专班,正在收集相关信息,安全有序推动工作的进行。”
已于4月中旬对外开放的汉口江滩的篮球公园以及武汉临空港五环体育中心在这个假期也迎来了不少热爱运动的市民。
篮球公园现场贴有打印出来的入场流程,要进入打球的市民都必须事先扫“湖北健康码”,然后用酒精和消毒液对双手进行消毒,之后再测量体温,最后登记买票才能入场。为了保障安全,每个人不管场上场下都需佩戴口罩,同时控制人流量,每半场打球者不超过8人。
30岁的倪硕和大学时的同学终于相约打了一场篮球,他笑称,几个月没出门了,感觉身上的肉长了不少,现在跑跳就像负重训练。接下来,要多加锻炼,恢复体能。
在武汉五环体育中心,目前开放项目为羽毛球和乒乓球。据了解,根据省市相关防疫要求,羽毛球场地与乒乓球场地均实行间隔开放。其中羽毛球场地原有20片场地,目前开放一半,以充分保证每块场地之间的间距。
北京:安全进场快乐健身
扫描“北京健康宝”核实健康状况、测量体温、登记姓名、联系方式……经过一系列必要的登记后,家住北京市昌平区的张强,终于走进了许久未踏进的昌平体育馆羽毛球场地,“终于又能和我平日的老球友们‘隔网对话’了,真是太开心了。”张强如是说。
资料图
随着北京市体育局关于《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全市体育健身场所安全有序开放工作方案》的印发,目前北京市内的全民健身体育场所正在分阶段有序开放。以昌平区为例,目前除昌平体育馆的羽毛球、乒乓球场地已经开放外,该区内已有9处室外健身场所、10家室内健身场所对外恢复营业。
在昌平体育馆门口,地上施划了等待区域线,公告栏中张贴了入场须知、流程等必要信息。工作人员则认真核实登记着每一位入场健身群众的信息。对此,场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场馆在开放之前便已经进行了各项筹备工作,不仅采购了电子体温计、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等防疫用品,而且场馆的工作人员还坚持每天对馆内所有区域和设备进行严格的消杀,以保障到馆健身人员安全。
不仅如此,按照北京市的相关规定,场馆还设有间隔坐椅和废弃口罩回收专用桶。此外,场馆内还悬挂着“为保障大家健康安全,请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等标语条幅。同时,工作人员也在场内进行巡视,时刻提醒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对此,张强表示:“相比起疫情发生之前,现在进入体育馆打球虽然手续多了一些,不仅需要提前预约,而且还要登记、测体温,健身时也要注意安全距离、戴口罩等。但是这些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带给大家的除了更为健康的健身环境,也保证了大家的健身安全。”同时,他表示:“体育馆的各项疫情防控措施都做得非常到位,我们走出家门来健身,不仅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而且心里也更踏实。”
张强说:“随着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逐渐开放,大家熟悉的健身生活又回来了。这几天来场馆中打球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很多时隔许久未曾见面的老朋友终于又见到了,我们别提多开心了。”
根据北京市体育局最新公布的通知显示,目前,篮球、足球、排球等团体项目及柔道、拳击、散打等对抗项目暂不开放,游泳场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的体育健身场所及各类健身场所的淋浴设施暂不开放,具体开放时间另行通知。同时,北京市体育局也将根据全市疫情防控要求的变化,及时动态调整开放管理措施,安全有序推进体育健身场所开放工作。
成都:泳客进场大呼过瘾
“我游泳健身已经坚持了10多年,平时节假日都不中断。没想到这次疫情让我中断了几十天,宅在家里太郁闷,现在猛追湾开放了,‘五一’期间我每天都要来这里游泳,真是太爽了。”在成都猛追湾游泳场,前来游泳的王先生兴奋地说道:“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让猛追湾尽快恢复之前的盛况。”
资料图
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1月24日,成都猛追湾游泳场宣布从当天开始暂停对外开放。直到3月30日,在国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号召下,在众多游泳爱好者的期盼下,场馆方根据疫情防控的相关文件和自身工作实际,详细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开放方案》。在中断开放66天之后,猛追湾游泳场正式恢复对外开放,这也是疫情防控期间成都市第一家恢复开放的市属游泳场馆。消息一出,让2个多月未下水游泳爱好者们欢欣鼓舞。
“说实话,疫情风险还没有完全解除,家里人还是比较担心我到公共场馆游泳。不过,我到了现场一点儿都不担心了。实名登记、健康证、测体温,一样都不能少。虽然比平时麻烦一点,但确实消除了后顾之忧。还有馆里的衣柜、板凳都消毒,要求不能扎堆,每条泳道限制人数等等,让人放心健身,真的非常好。”王先生面露微笑。
在室外游泳池,显示的水温是14℃。对常人来说,这个温度下水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对于冬泳爱好者来说,可能刚刚合适。
据了解,成都常年坚持冬泳的人超过5000人,常年在猛追湾冬泳的人有1000多人。作为成都冬泳协会的会员,周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我坚持游冬泳已经20年来,身体倍儿棒,最低下水水温是零下3℃。按理说今天14℃应该不算低,但由于已经很长时间没下水,所以不能太大意,还是要适应一下才行。”周先生说,“非常感谢猛追湾游泳场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条件,而且防疫措施做得非常完善,我们游起来也放心。这不,我们团体里许多人都来了,能下水真过瘾。”
据成都市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崔志杰介绍,为了确保市民健身的安全,节日期间游泳场专门增加了人员值班,强化安全措施,节日期间每天接待市民近600人,前来健身的爱好者们都自觉遵守相关规定,非常感谢泳客们对他们的工作支持配合。
温州:室外健身更受青睐
5月1日,在浙江温州,为期一个多月的鹿城·滨江文体消费月启动,活动分别设置了集五福抢免单、滨江大冲关、福利角、抖音直播、夜光风筝、夜游瓯江等多项内容。与此同时,温州的室内外体育场馆也逐步开放,市民“五一”出门运动也有了更多选择。
资料图
温州市体育局局长张志宏介绍道:“从3月开始,温州的室外健身场馆开始陆续有序开放,到‘五一’假期前,室外的体育场已经全部恢复开放,室内健身场馆包括百姓健身房大部分也都开放了。对于温州的老百姓来说,最喜欢的还是游泳、球类、武术、健身等项目,春天户外锻炼的人比较多,室内健身正在逐步恢复,不过现在的流量还只有平时的20%-30%左右,真正恢复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张志宏口中的百姓健身房始于温州,是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实践成果,为周边市民就近参加健身活动创造了便利条件和良好环境,今年还将向全省推广。张志宏表示:“这几年,借助社会力量办体育,我们新建了很多的体育场馆,尤其是利用一些桥下屋顶、街头巷尾等小块的空闲地这些‘金边银角’,做了很多小型场馆,方便市民就近健身。同时为了不断满足群众科学健身指导服务需求,我们各个百姓健身房内都配备了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几家单位共同开展送科学健身指导进百姓健身房活动,涵盖健身舞、花样跳绳、拉伸锻炼、中华韵、广播操排舞、健身健美等十余个项目,以后还会逐渐增加。”
“五一”假期的体育锻炼防疫不能大意,张志宏说道:“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要求是‘一码二地三检测’,即要求参与运动的人配齐绿色健康码,这是我们的通行证,同时进入室内、室外两地必须检测体温、佩戴口罩以及分散式锻炼。”
陕西:场馆开放不忘推广居家健身
日前,陕西省体育局下发了《关于有序做好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和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于公共体育场馆开放,《通知》要求坚持“科学防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精准施策”原则,全面有序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分时段、分散式引导广大群众锻炼,分阶段、分区域适度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健身锻炼需求。
资料图
《通知》指出,陕西全省公共体育场馆、室外场地及健身器材要全面开放;室内场馆、国民监测站中心(站)分区域、分项目有序开放;游泳场馆及通风较差的体育场馆,须经属地体育行政部门备案确认后开放。享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的场馆要合理安排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场馆恢复开放及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可用于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流程培训,购置防控物资和用品。体育场馆开放前要进行防疫安全评估,在入口醒目位置设置疫情防控宣传提示牌,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渠道,及时公告公示开放时间、开放区域、服务项目及疫情防控措施等内容,提醒员工和健身市民遵守防控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省在有序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的同时,还不忘继续开展居家健身、组织全民健身相关活动。陕西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防控期间,陕西省体育局积极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开展居家科学健身的号召,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居家科学健身推广工作。现在疫情防控局面出现向好态势,陕西省各地仍会结合实际情况,继续开展全省范围内“抗击疫情居家健身”活动,邀请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科学健身宣传大使、运动达人等进行线上互动,普及科学健身知识,示范居家健身方法,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各级体育主管部门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两微一抖一端”网络平台,探索创新居家健身方式,策划推出形式多样的居家健身活动。
图片来源:新华社、中国体育图片、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