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民健身>正文

智慧健身正流行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0-08-05    作者:林剑 刘昕彤 顾宁 王灿 冯蕾 轧学超

017.jpg

智能化为全民健身破题

社区里、公园里、健身房里,使用健身设施的人不少,但真正能做到“清楚健身”“明白健身”的人少之又少——谁能做到第一时间掌握自己的身体情况?谁能明确知晓各类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谁又能获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健身方案?

这些,正是全民健身工作者想要破解的难题。破题的利器——智能化。

018.jpg

在不少室外健身场所,随处可见“二代智能健身器材”的身影,相比于前一代产品,全新的智能健身器材不但能反应使用者使用器材的数据,而且能根据使用者的身体情况,利用智能芯片制定定向、定量的锻炼方案,扮演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角色。使用者通过扫码下载APP,还可以将自己的各项数据同步到云端数据库,不但可以做到运动数据“一手掌握”,也可以提供给其他专业健身教练或者体医结合方面的医生,设计更加个性化的锻炼方案、运动处方。

更加令人惊喜的是,“更智能”“更聪明”的全民健身器材也被搬进了社区健身中心。步入社区中心的一瞬,锻炼者的基本信息就可以在云端共享,手机另一头的健身教练可以根据基础数据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制定精细到每个月、每天、每小时的运动方案。

放在过去,这好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但早在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就已经开始了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方面的布局——在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大型体育场馆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重庆、陕西等地成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启动智慧社区健身中心项目。随着各地疫情防控局势持续向好,各地体育场馆也有序开放,不少场馆都选择了在线预约的方式,由于早已开展过这方面的工作,上述七个试点单位的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极为高效地开展了场馆开放的相关工作,即将到来的“全民健身日”,这些场馆也将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民健身活动。

疫情防控期间,群众的健身热情被激发,提升场馆、体育设施智慧水平,更好地为健身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公共体育服务也成为体育部门的当务之急。为此,国家体育总局日前组织开发了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并研制了《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技术规范》《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数据接口规范》,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慧化的高质量发展。

未来,健身群众可以利用信息服务平台高效完成科学健身指导订阅、场馆预订、体育赛事报名、观看赛事直播、在线远程体育会议等工作,完美解决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全民健身相关问题。对于场馆管理者、运营者来说,也可以实现数据采集、分析、汇总、呈现等功能,从而构建场馆大数据平台,作为查看客流统计、客流核验、赛事活动信息、公开信息等重要内容的数据管理平台工具。

总而言之,智能将让健身器材更好用。还不快快走出家门,感受一下智能健身的妙处!

“家门口”的智慧健身服务

在山西太原的迎泽区,全国首批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也是山西省唯一的试点智慧健身中心——长风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已经启用。该中心位于太原市长风东街天城路口,地处郝庄镇的东山片区的,目前已经面向广大社区居民开放,是一个开在群众家门口的健身中心。

为了让所有来的居民都更能够开心健身,这个健身中心的占地面积也非常大,共有4500平方米,拥有体能测试室、自由力量区、有氧训练区、固定器械区等健康区,开设瑜伽、健身操、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儿童蹦床、动感单车及游泳等健身项目,还配备有舒适的休息区、智能化的更衣柜、宽敞的洗浴区。

长风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是国家体育总局确定的全国7家国家级智慧社区健身试点之一。健身中心设置了智慧管理系统,在运营监管方面,通过数据平台可实时掌握健身中心运动人数、能耗等情况。在健身活动方面,通过智能化运动健身系统,可准确采集健身人群各项运动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或专家咨询,向健身者提供适宣的运动健身指导,提升运动健身的科学性。在服务方面,通过智能化环境系统,可有效提升健身者运动健身的便利性与舒适性。健身设施均采用智能化操作和管理,以智慧化服务精准进行运动指导。为给广大社区群众提供热情、周到、专业的健身服务,中心还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团队,所有健身教练均为体育院校科班毕业,至少具有五年以上从业经历,拥有五个以上国家资格认证的专业私人教练。

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是一个具有管理信息化、运动科学化、服务智能化等特点的健身中心,是“互联网+体育”模式的具体运用。长风智慧社区健身中心的投入运营将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的科学健身意识、素养和能力,使社区健身服务更便捷、更高效、更精准,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个性化、多层次需求。

不仅如此,为突出便民、惠民、全人群参与的特色,健身中心在每个月都会有4次免费锻炼的活动,辖区居民可以参加所有的室内项目。并面向社区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推出寒假青少年体适能课程和老人晨练月卡。疫情防控期间,健身中心恢复开放后严格控制人数,采用预约制,要求健身人员出示绿色健康码,佩戴口罩,体温测量正常方可进入。同时,中心内部实行分区域分项目的分散式锻炼,防止出现人群聚集、扎堆现象。每周三所有健身项目面向广大群众免费开放,可通过电话或关注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智慧健身 让三秦体育“掌上联通”

长期以来,陕西省都在强化“智慧体育”“智慧健身”建设,当地依托“体育云”和陕西省全民健身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利用“一网一号一端”,把健身人群、运动场馆、健身设施、赛事活动、专家团队、体质监测、运动康复、科学指导等资源融为一体。实现了健身休闲的科学化、智能化、掌上化。

024.jpg

陕西还着力打造了“陕西智道”,将智能化步道与互联网融合,使用者可以利用APP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运动健身数据,拥有专属的健康档案,还可以与其他健身爱好者进行运动排名、互动活动等,专家同时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提出具体建议。截至2020年7月15日,“陕西智道”已经建成15条,注册用户39390人,实现了关中、陕北、陕南全覆盖,初步构建了陕西省智慧步道生态体系。

不仅如此,近期陕西省还正式启用了集智慧健身、体质监测、健身培训、健康管理等于一体的陕西智慧健身服务中心,包括省级国民体质监测示范站和省体育场智慧社区健身中心两大板块。为陕西省体育场周边100多万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智慧健身服务。

据了解,该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有氧健身、动感单车、力量健身、私教健身、综合团操五大区域,配备智慧健身器材60余件(套),可对身体全方位进行科学锻炼,配合陕西智慧健身网络平台实现大数据收集分析,给予科学的运动指导。省级国民体质监测示范站配备体质监测与健康管理平台、人体成分分析仪、亚健康筛查机器人等软硬件设施设备20余件(套),每年预计完成6000人次体质测试数据收集任务,并建立跟踪信息数据库档案。

同时,陕西智慧健身服务中心本着“便民利民惠民”原则,以“低收费+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外开放经营。今年首批向周边人群发放惠民卡6000张,每卡价值500元(其中惠民补贴400元、个人承担100元),凸显全运惠民,让三秦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健身实惠。

022.jpg

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在陕西举行,为助力全民全运,日前,“我要上全运”全民健身“云”行动也同步启动。行动围绕弘扬体育精神,传播全运文化,结合群众关注点,将打造更具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以及形式更加贴近群众,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的全民健身“云”行动平台,包含云发布、云直播、云赛事、云舞台、云互动、云论坛共六个板块。目前已策划安排了多场线上线下赛事活动,并将建立奖励激励机制,把“云”行动赛事活动纳入全省全民健身年度最佳赛事评选,通过互联网技术和融媒体平台,多渠道普及推广科学健身知识,开展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掀起群众居家体育锻炼新热潮,满足三秦百姓健身新期待和需求。

跑道也能很“智慧”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座充满着智能设备的公园,在这里不仅有配备集手机充电、电加热、蓝牙等“八合一”功能与一体的智慧座椅,还有智慧垃圾桶、智慧灯杆、智能售货柜等智能设施。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座公园中,还有一条智能跑道。在这条跑道上进行跑步,健身者无需佩戴任何其他硬件,通过跑道上的AI识别技术,即可实现运动行为数据的自动汇总、整合与展示。同时,还具有运动数据记录等功能,通过全新的方式给予运动者更具针对性的运动指导和建议。这座充满智能设施的公园,就是通明湖公园。

021.jpg

熟悉通明湖公园的人们大都知道这里曾经的样子,通明湖公园的前身是一片蓄滞洪区,此前一直封闭管理,后来升级改造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公园。升级开放后的通明湖公园,不仅成为北京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成为周边百姓参与体育健身的绝佳场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湖面,建设了健身步道,还同时引入了此前在其他公园中颇受好评的智慧照明、生态卫生间、智能座椅等配套设施,让周边百姓可以体验到不同其他公园的智能化及便利化。

自通明湖公园开放后,这里的智能跑道更是成为周边百姓健身“打卡”的首选,每天清晨和傍晚以及周末,来此跑步、健走的百姓络绎不绝。工作人员介绍,相比于其他公园,百姓健身时需要使用运动手表、手机等设备记录跑步里程、时间等不同。在通明湖公园,健身者只需要扫码注册,即可享受智能跑道的种种便利。在跑道上健身时,健身者只需要正常跑步,设置在跑道边的AI设备就能自动识别健身者并记录相关信息。跑步结束后,健身者此次跑步的运动里程、时长等数据就会全部显示在大屏幕上。

家住通明湖公园附近的唐志国自从公园开园后,一直在这里参与健身活动。他说:“以前我参加跑步,都是用手机记录里程、时间等。后来,随着运动手表的出现,我又改成佩戴运动手表,用以记录运动数据。现在这些我都统统不用了,只要在通明湖公园的这条跑道上跑步,就能记录相关的数据,非常方便。”

唐志国说:“最初我使用手机记录运动数据,携带很不方便,有一次我还在跑步时不慎将手机摔坏了。后来改成运动手表,又经常出现忘带的情况。随着公园智能跑道的启用,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最为关键的是,每次跑步后,运动时长、距离等信息都可以一目了然。同时,在大屏上还有排行榜,只要在这条跑道上健身,就能加入排行榜,与其他人一起比拼运动成绩。”

随着智能跑道的“走红”,不少老年人也开始使用起这条跑道。不久前刚刚注册并开始使用智能跑道的李春秀告诉记者,与智能手表等智能设备繁复的操作不同,智能跑道不论是在注册还是使用方面都非常方便,对于老年人来说操作起来一点压力也没有。现在,李春秀每天都会来这里走一走。谈及使用感受,她说:“虽然我年龄大了,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参加跑步,但是我可以在智能跑道上参加健步走。每天运动后,相关数据都能显示在屏幕上,让我可以清楚的掌握自己的运动量,保持科学健身,这对于老年人非常有帮助。”

线上服务 掀起智能体育热潮

科技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体育在传统健身的基础上,将体育器材和健身器材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娱乐化,实现了健身、娱乐、社交于一体的、突破物理空间和时间限制的运动方式,“互联网+体育”为传统线下运动创造出“云端”平台,为智能体育发展提供了更多用武之地。

020.jpg

线上健身指导、在线场地预约、运动数据管理、运动社区构建……智能体育正在深入人们的生活,大众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形式也更为丰富。乐刻运动首席执行官韩伟告诉记者:“智能体育迅猛发展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全新的智能体育服务体验是推动全民健身事业非常好的路径。以乐刻体育为例,我们作为智能运动健身平台,在传统体育基础上,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等高新技术,用数据串联用户,采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算法’和‘物联网技术’赋能体育资源,为健身爱好者者提供了全新智能化体育服务。”

据了解,乐刻运动平台不仅为健身门店提供了包括团体课、私教课在内的档期预约管理功能,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或微信公众号,轻松完成篮球场、足球场、兵乓球台、台球桌、会议室等场地预订,并在线支付预订费用,平台还提供有完善的票务管理功能,包括电子票、二维码票、含座位号票等,客户更可轻松完成在线购票,支持大型赛事或会议活动。

韩伟说:“平台的客户关系管理功能,可以进行跟进、完成,任务日程的创建、标记等功能,场馆可通过使用客户关系管理功能,与管理层实现办公联动,平台能够保存每一个用户的所有运动档案和历史业务数据,为客户量身推荐最合理的健身方式,使得服务具有连续性,大大提高客户服务体验。”

传统的线下活动,往往容易因信息不对称、缺乏话题性、相互之间没有提前熟悉,难以获得最佳效果,而在乐刻,平台构建以商家为纽带的社交体系,促进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教练之间、会员与会籍顾问之间的社交互动,营造典型的文化氛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互联网通讯工具进行沟通与交流,一方面简单方便,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当面交流的尴尬,可有效增加主动互动的发起率。“看到那些因运动爱好而在运动平台联系、线下结识的‘跑团’‘球友’‘驴友’群体,看到那些‘健身达人’‘运动高手’相聚一堂的热闹场景,就不难感受到这些价值。”乐刻运动相关负责人杨书挺说。

杨书挺还对记者展示了面向商家会员提供的“历程”功能,门店会员可以把健身过程中的照片拍摄记录下来,发布到云端进行保存,公开历程照片,获得其他会员的关注和鼓励。在“朋友”功能中,会员可以找到同在一家门店里健身的会员,了解他们的健身历程,选择自己喜欢的人进行线上交流互动,并通过商家门店组织的线下活动增进友情,从而营造门店内部的社交圈,提高会员健身的动力和热情。

杨书挺介绍,疫情防控期间,乐刻运动平台汇聚起了持续增长的动力,以线上+线下方式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一方面说明运动作为生活的刚需,人们正在以更主动的创新形式去获得,另一方面,线上体育服务的拓展,为人们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新的方式,乐刻运动平台的价值也不仅在于提升大众参与健身的体验度和健身效果,还能为体育服务提供新手段和技术。”

019.jpg

韩伟也表示:“体育设施是全民健身的基础保障,集线上指导、场馆运营、赛事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化平台,能够合理利用体育设施资源,普惠健身群众,让大家可以充分利用居家、运动场馆的场地即时锻炼,不再让运动受到各种束缚。”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中国体育报

0
0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