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民健身>正文

2020,全民健身的变与不变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0-12-30    作者:王灿 刘昕彤 李金霞 冯蕾 轧学超 顾宁

W_54200430_20052412_alj.jpg

资料图

从新出发 继续前行

又到了岁末年终,即将过去的2020年,对于每个人来说,想必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因为疫情,有些人改变了生活方式,有些人改变了健康理念,有些人改变了健身形式……但是,不论改变了什么,相信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中,大家对于健康一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心得。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如今不仅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改变着城市的发展进程。以北京市为例,截至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过1000余万人,全市各类体育场地总面积达5021.0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32平方米。这一系列的变化,给百姓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身边的健身场地多了,参与健身的人群自然也多了。如果稍加留意,大家不难发现,现在群众所参与的健身项目,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广播体操、跑步、太极拳、各种球类项目、冰雪体育项目等,可谓应有尽有。随着科学健身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科学健身指导的广泛开展,通过科学的健身方式进行锻炼的群众,也是越来越多。此外,年轻人学起了健身气功、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中老年人走进冰场、雪场,或是约上三五好友骑着自行车,边健身边赏景,更是日趋流行。

不仅如此,在过去的这一年,由于居家健身及线上赛事的持续开展,让很多曾经较少参与健身的人们,也开始加入到健身者的队伍中。利用身边的小器具和有限的空间,随时随地动起来,则成为人们的新选择。

2020年,大众在健身方面不论是理念、方法,还是健身项目、健身场地等,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而不变的则是人们对于通过健身收获健康的追求与实践。

2021年,我们要继续坚持科学地参与健身活动,通过运动收获健康、收获快乐。新的一年,让我们从新出发,为自己制定一份新的健身计划、购置一套新的健身装备。然后,乘风破浪,继续前行。

W_563997_19080614_nmz.jpg

资料图

找寻正确健康生活方式

今年对健身爱好者和健身行业来讲都是不平凡的一年,22岁的健身教练葛智慧说道:“在年初的时候大家都受到了疫情影响,很多人在家中响应国家的号召没有外出,也同时暂停了跑步、打球、游泳等项目,只能在家做一些简单的锻炼。这其中也包括我个人,由于无法外出,工作和运动都停止了相当一段时间,人有些颓废,长期健身养成的良好运动饮食作息习惯也没有保持下来。”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各个行业陆续复工复产,葛智慧来到杭州,成为一名健身教练,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他的第一感受是大家好像都通过这次疫情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了。“来到健身房的人更多了,而且很多人来到健身房不再说想减肥,而是想要加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现象,大家都对自己的健康更加重视,并愿意付诸行动,长此以往,对国民的身体素质会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葛智慧说:“真正的健康,是要从一个人的体态、力量、心肺能力判断出来的。有些人还是抱有错误的观点,认为瘦等于健康,导致为了能够瘦下来选择相对极端的方式,例如不吃早饭,不吃晚饭,还同时保持高强度运动,导致身体负担增大,即便瘦下来后也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反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分清楚健康的定义,找到更科学的运动方式。对于健身而言,我们不光要做到自律,也要养成习惯,只有把这件事真正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时候,在家中、健身房随时随地都可以创造出条件来锻炼。”

“工作时我经常碰到一些有体态问题的会员,像常见的头前引、高低肩、脊柱侧弯、含胸驼背、骨盆前倾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大家的生活习惯并不是很好,比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单手提重物,睡姿不正确等,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多注意这些细节。”葛智慧说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且追求健康的生活,更多人加入到健身的行列中来,新的一年,希望大家都可以痛过运动摆脱亚健康,奔向全民健康。我也会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为每一个想要参加运动锻炼的人提供服务。”

W_46220975_20091220_dwg.jpg

资料图

健康从健身开始

“对于健康,非同寻常的2020年给每个人思想上都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宣传统战部工作的王金榜感慨地说,“简单地说,病毒考验的是我们的身体免疫能力,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健康的重要性,只有身体健康,我们生活才有可能精彩。”

刚进入不惑之年的他表示,由于工作原因,之前对系统化、科学化的健身重视不够,这次疫情提醒自己,健身从现在开始,再忙也要抽空健身。他认为,病毒传播不分年龄,只要身体不好、免疫力低下,病毒一样会对生命造成威胁。身边和他同龄的不少朋友也都有同样的感受,为此从前不健身的朋友开始运动起来。

今年对所有人都是难忘的一年,从中收获了不少,学到了不少,对于运动与健康的认识更加深刻。王金榜表示,40多岁的中年人正是处在父母年迈需要照顾,孩子还小也需要付出的人生阶段,健康更是他们的追求。“今年健身变化的是形式,可能从原来单一的爱好发展变化成多种兴趣,不变的是大家对健康的追求更加坚定,从实际出发,那就是参与健身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科学了!”

“实践证明,健身是促进健康最经济、最便捷、最实惠、最有效的途径。”关于如何健身,王金榜坚定地认为每个人都应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也可以逐步尝试新的健身形式。“我之前就喜欢打篮球,现在我也抽空打篮球,但饭后散步、办公室打太极拳,下班后游泳也正在走进我的生活。当然这是动态的健身方式,书法、绘画、吹笛子、吹葫芦丝等也是文艺化的健身方式,是相对的静态健身。”

“无论是动静结合、文体结合的健身,还是室内与室外结合健身,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更科学、更务实、更有效地进行健身,就能提高身体素质,提升身体免疫力,就会越来越健康!”王金榜表示,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希望周围的健身环境越来越好,各类健身场地越来越多,自己和家人都能通过运动收获更美好的未来。

W_15422012_20030820_l.jpg

资料图

运动习惯逐步养成

“无论风雨天,还是雪粒子拍脸的天气,不变的是训练的热情,减脂的最高境界,永远走在增肌的路上。运动之路的回忆,永远丰富迷人。”健身爱好者彭广玲说。

2020年,是焦虑的一年,也是创新和改变的一年。对于大连健身教练彭广玲和她的学员们来说,不变的始终是对健身的热爱。

对健身爱好者来说,改变的是锻炼方式。“2020年初是我们体能训练健身房第一次关店,所有人被迫转成了线上直播这种训练方式,通过线上网络运动平台和微博直播平台,镜头的另一边,很多学员都是第一次尝试着线上锻炼,有新奇也有怀疑,但每天都在相互监督,继续坚持着训练。”彭广玲说。

回想居家隔离的日子,没有健身房的器械,大家都是各自在家里寻找健身方式,为了不间断训练,家里就是小小健身房。彭广玲介绍说:“家里的桌椅板凳为辅助,米面粮油为负重,每周都坚持3次左右,每次一个小时,来保持着自己的运动习惯。”

通过线上训练,大家依旧一起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纠正动作,线上健身的氛围比健身房更增添了不少乐趣,为居家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她说:“回归到线下的时候,大家就像昨天刚在一起练完一样,还是那么熟悉,肌肉没掉,体重没长,精气神依旧。”

在今年7月大连再次出现疫情的时候,大家都很默契地在早上8时30分准时等待线上训练,虽然可能要忍受着信号不好、工具不趁手、空间太小、器械不足等等的缺点。

“这是养成一个运动习惯的体现,它其实不仅仅是锻炼,只有在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之后,才能如此的接受,无论在什么样条件环境下,都会带着身体前行。”健身爱好者王悦说道。

在彭广玲和她那些注重健康且自律的学员们来说,变是对不一样的2020的适应,不变的依然是一颗爱运动爱生活的心。

W_27551520_20081020_zld.jpg

资料图

时尚健身托起幸福“夕阳红”

一大早,浙江宁波鄞州区白鹤街道丹顶鹤社区的百姓健身房就聚集了很多老年人。他们互相打着招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少老年人到这里打卡运动。划船器、康复椅、按摩椅、跑步机……百姓健身房里设备齐全,每位来这里的老年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器材。

记者走进健身房,健身教练马爱箫正领着老人们一起做热身运动。“银发族”们动作整齐划一,举手投足间透露出对健身的无限热爱。划船器上,6位“银发族”正在摩拳擦掌。71岁的舒庆嫡告诉记者:“老年人健身,不少人的脑海中立马会浮现出公园遛弯的大妈和打太极的大爷,但是随着健身方式的日益多样化,我们老年人也开始赶时髦,走进了健身房,这种改变是因为更加重视身体健康,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而更重要的是养成运动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为老年生活更加幸福而努力。”

正在康复仪上休息的许大妈高兴地对记者说:“年初的疫情改变了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形式多样的居家锻炼方法延续了大家的锻炼习惯,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缓解,社区原有的老年活动室改造成健身房,我们感到十分高兴。它接地气,离家又近,这样一来,健身房里的时尚健身项目也和我们‘夕阳’健身队‘互动’了起来,这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谈起健身,81岁的李永芳竖打开了话匣子。“2020年,老年人的健身方式发生了改变:有的老年人从跳广场舞到爱上了室内瑜伽;有的老年人从饭后百步走到习惯了走进健身房;有的老年人还迷上了跑步机……”李永芳如是说,从户外健身到体验式潮流健身,不变的是我们老年人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还有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62岁的李伯良正在和他的老伙伴儿们在跑步机上跑步。一旁,几位老人一边在健身器械上锻炼身体,一边悠闲地聊着天。“我们期待健身方式的改变而形成的良好的锻炼习惯,让我们更年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面对健身方式的变化,老人们这样感慨道。

W_5572226_19080319_lcl.jpg

资料图

健身也要跳出“圈子”

“2020年是很特别的一年,大家的生活节奏都被打乱了,我也是。”今年63岁的陈净说,尽管已经退休三年,适应了赋闲在家的状态,但是年初的“少出门”已经让这位喜欢“闲逛”的北京大爷感到了些许的不习惯。

每天早上出去遛弯,还会和球友们打乒乓球,这是陈净的疫情前的日常状态,生活很健康也很规律。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减少了出门的次数,小区的健身园也封了,好像突然一下进入了“无运动”的生活,因此,陈净觉得自己在2020年最大的收获是——“适应”。他说:“其实这几年自己一直在适应,比如现在基本都是用电子支付、网购,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生活。”回顾今年的生活,让他觉得需要适应的就是运动环境的改变,很长一段时间,健身场地都从室外变成了家里,不能出门就要在家尝试一些适合的运动,因此陈净打乒乓球从对打变成了颠球,还跟着网上的视频学会了八段锦和一些简单的太极拳动作,“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常说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健身也是如此,既然不能出去就做家里可以做的运动,只要想健身,办法一定比困难多。”

居家健身也让陈净意识到,原来自己参与的体育活动过于单一了,“一直以来,我的运动都是围绕走路、乒乓球和游泳进行的,很少有新的尝试,现在发现其实还有很多体育活动都比较简单容易学习,练习起来也有很多乐趣,不应该局限于年轻时就会的,也应该尝试一下当下比较火热的,可能会有自己更喜欢的运动。”

当心态变得平和,陈净觉得在运动的时候更加有动力了。希望疫情赶紧过去,让生活恢复到原本该有的样子,他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我在看手机视频的时候也经常能看到一些武术或健身气功的短视频,自己也会尝试一些新的运动项目,健身是一定会继续坚持下去的,因为多练一定对自己的健康有帮助。”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0
0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