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后,2018俄罗斯世界杯大幕将启,它犹如一场音乐盛典,吸引着全球的人们。
在世界杯88年的历史中,无数美妙乐曲在绿茵场上回荡,让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再次聆听那悠扬的旋律……
第一乐章 纷繁绿茵
当年,在世界杯诞生之际,它的影响力远不像现在一呼百应。尽管国际足联1904年宣告成立,但在之后20年间没有组织任何国际性比赛,直到1924年巴黎奥运会足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1928年5月26日,国际足联代表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会上经投票通过在1930年举办一项新赛事的决议,该赛事对国际足联所有成员开放。1929年5月18日,国际足联在巴塞罗那召开会议,乌拉圭被票选为首届世界杯主办国。
世界杯虽4年举办一届,但前五届比赛因“二战”,历时24年。
1930年,首届世界杯如期在乌拉圭举行,13支球队参赛。虽然那时欧洲有不少强队,但由于路途遥远,加之经济危机,最终只有4队出战。
法国人劳伦特在法国队对墨西哥队的比赛中打进世界杯历史上第一个球。决赛在“南美双雄”乌拉圭和阿根廷之间展开,最终东道主以4比2逆转获胜,捧得雷米特杯。
维多利奥·波佐不仅是一位令人怀念的战术大师,还是一位成功的领导者,他率领意大利队在1934年和1938年两夺世界杯冠军,从而确立了“蓝衫军团”在国际足坛早期的领先地位。
1934年世界杯首次设立预选赛,共有32支队伍参加,16队晋级决赛阶段。东道主意大利队也是通过预选赛才获得决赛资格的。当时的世界杯没有分组比赛,只进行单淘汰赛。两队在90分钟内打平,进行30分钟加时赛。120分钟仍是平局,需要重赛,而不像现在通过罚点球决出胜负。本届比赛,乌拉圭没有派队参加,这是对大多数欧洲国家拒绝参加首届世界杯的“报复”。
1938年法国世界杯是在战争阴云笼罩下进行的,西班牙因内战爆发,无法参赛;美国队虽然报名,但因队内英国雇佣球员拒绝在周日比赛而被迫退赛;荷属东印度群岛“替补”参赛,成为第一支参加世界杯的亚洲球队,但在首轮淘汰赛中就以0比6负于匈牙利队。
巴西队在本届比赛中初露锋芒,成为夺冠热门,射手莱昂尼达斯不仅凭借8粒入球成为最佳射手,他还是第一个在世界杯上使用倒勾破门的球员。
本届世界杯结束第二年,“二战”爆发,世界杯进入“休眠”期。
经过12年的等待,世界杯再次回到南美洲。巴西人对冠军的期待早已不言而喻,他们为办好这次比赛,专门修建了能容纳20万人的马拉卡纳体育场,即使现在,它也是世界最大的体育场。
本届比赛的赛制较为特殊,第一阶段小组赛后,巴西、乌拉圭、西班牙、瑞典晋级最后的循环赛。由于采用了新赛制,本届世界杯也成为历史上唯一没有真正决赛的世界杯。4支球队通过单循环比赛,以积分高低决定最后名次。在关键的“决赛”中,巴西队只要战平乌拉圭队就可夺冠,但东道主功败垂成,被乌拉圭队2比1逆转并“抢走”冠军。
早期的世界杯虽然没有现在激烈,但剧情跌宕起伏,2003年上映的一部名为《伯尔尼奇迹》的电影反映了1954年瑞士世界杯决赛的情形。
当时的国际足坛,匈牙利人掀起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影响深远,以普斯卡什、希代古提、柯奇士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球员脱颖而出,1953年11月25日,他们在温布利大球场以6比3横扫不可一世的英格兰队。次年的世界杯,他们更是以摧枯拉朽之势挺进决赛。正当人们以为悬念皆无时,联邦德国队在主教练赫尔贝格统率下,在泥泞的场地上以3比2逆转击败匈牙利队,首次登上世界之巅。
世界杯的第一乐章充满戏剧性,虽然“乐曲”有时略显生涩,但对于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乐章 如歌桑巴
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一位里程碑式的伟大球员出现在世界足坛,他的名字叫贝利。
从1958年瑞典世界杯崭露头角到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完成“三冠”伟业,这一前无古人的成就至今无人比肩。
当时不满18岁的贝利开启了世界足球的新时代。起初,他只是替补,前两场比赛并未露面,第三场虽然上阵,但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进入淘汰赛后,贝利显露锋芒,四分之一决赛巴西队1比0击败威尔士队,他打进唯一进球;半决赛5比2大胜法国队,他上演“帽子戏法”;决赛对阵东道主瑞典队,贝利在比赛第55分钟将球挑过对方后卫的头顶,随后凌空抽射得分——多年后,他仍称那个进球是他最难忘的——最终,巴西队以5比2击败对手,第一次举起雷米特杯。
贝利因此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杯冠军,瑞典一家报纸率先以“球王”称呼贝利。从那天开始,一个属于巴西人的时代到来,贝利、瓦瓦、加林查、迪迪、扎加洛等天才球员的汇聚,构筑了世界杯历史上最伟大的巴西王朝。
本届世界杯,法国队方丹成为第一个在世界杯每场比赛中都有进球的人,6场打进13球也成为单届世界杯最多进球纪录。
4年后的智利世界杯,“杀伤战术”充斥比赛,贝利成为受重点“照顾”对象,他首战就被对手踢伤,第二场因肌肉拉伤退出本届世界杯。虽然缺少了贝利,但巴西队仍展现出强大实力,继意大利队后成为世界杯的第二个卫冕者。
不过,巴西队的争冠势头未能延续到1966年,直到8年后,他们才在墨西哥城再次戴上世界冠军的王冠。那时,贝利已从懵懂少年步入而立,他不仅打进了巴西队世界杯历史上的第100个进球,并两次助攻队友破门。1970年是贝利最后一次参加世界杯,从1958年到1970年,他4次参赛,出场14次打进12球。
打破贝利三连冠美梦的是英格兰队,他们凭借东道主之利,问鼎1966年世界杯。在那届决赛中,“第三个球”的悬疑至今没有答案——
当年7月30日,第八届世界杯决赛在伦敦温布利大球场进行,由英格兰队迎战联邦德国队。90分钟,两队战成2比2。加时赛第101分钟,英格兰队球员赫斯特的射门击中对方球门横梁反弹砸在球门线上,主裁判当时无法判断此球是否越过了球门线,后经巡边员提示,判定进球。但这个球到底进没进始终是个疑问。之后,英格兰队再入一球,锁定胜局。
本届比赛,来自亚洲的朝鲜队显露“黑马”本色,小组赛爆冷1比0战胜意大利队晋级八强,四分之一决赛一度三球领先葡萄牙队,险些再创历史。
英格兰世界杯,21岁的贝肯鲍尔独中两元芳华初显,这位“恺撒大帝”的“登基”旅程由此开启,并在8年后真正完成。
1974年世界杯,尽管德国人捧得大力神杯,但整个比赛被称为“荷兰人的世界杯”,那支由米歇尔斯率领的队伍以全攻全守战术完成了足球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他们也因此被誉为“无冕之王”。
以队长克鲁伊夫为代表的荷兰队员在场上不再有固定位置,每个人几乎都是自由人,可打各个位置,能攻善守,配合默契,具有强烈的战术意识。统筹全局的指挥者是克鲁伊夫,他也成为本届世界杯最佳运动员。
在克鲁伊夫的光芒下,贝肯鲍尔毫不逊色,联邦德国队在他的带领下,在决赛开场便失一球的被动情况下,完成逆转,以2比1反败为胜。
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乐章,不仅贝利奔放的桑巴曲令人难忘,贝肯鲍尔与克鲁伊夫的优雅和弦同样醉人……
第三乐章 叛逆英雄
迭戈·马拉多纳是这一乐章的主旋律,从1978年到1994年,他的身影在世界杯赛场若隐若现。
上世纪70年代末的最后一届世界杯来到阿根廷,为备战本届比赛,东道主煞费苦心,主教练梅诺蒂精选人马,志在夺魁。那时,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还不足18岁,至少与另一位射手肯佩斯相比,他尚显稚嫩,因此梅诺蒂艰难地“舍弃”了马拉多纳。
对于真正的王者,上天会赋予一个属于他的时代,而1978年,马拉多纳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肯佩斯、帕萨雷拉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高高举起大力神杯。晋级决赛的东道主与荷兰队在河床体育场大打攻势足球,第37分钟,肯佩斯在荷兰队两名队员的夹击下倒地卧射破门。荷兰队则在下半时第36分钟将比分扳平。终场前,荷兰队伦森·布林克接同伴开出的任意球将球打在门柱上弹出,痛失夺冠良机。加时赛,肯佩斯再入一球,为阿根廷3比1战胜对手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2年夏天,马拉多纳如愿以偿,身着10号球衣代表阿根廷队出战西班牙世界杯。然而,自古英雄多磨难,他不但没能帮助球队完成卫冕,反而由于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蹬踏对手吃到红牌而憾别赛场。
本届世界杯英雄辈出,罗西、鲁梅尼格、博涅克、普拉蒂尼、济科、法尔考等令整个世界杯星光灿烂,尤其“金童”罗西,最后三场比赛持续发力,总共打进6球,成为意大利队再夺世界冠军的头号功臣。之前,罗西涉嫌参与假球被意大利足协禁赛两年,1982年4月27日,罗西解禁,主教练贝阿尔佐特立即将他召入国家队。决赛中,意大利队对垒联邦德国队,罗西头球破门首开纪录,随后塔尔德利左脚劲射锦上添花。紧接着,阿尔托贝利在反击中破门。意大利人以3比0遥遥领先。最后时刻,联邦德国队由布莱特纳扳回一球。意大利成为巴西之后,第二支三次获得世界杯冠军的球队。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的主宰者非马拉多纳莫属,他不再是当初的“坏孩子”,一切都以球队利益为重。从小组赛到淘汰赛,马拉多纳踢得兢兢业业,四分之一决赛对阵英格兰队,他的“上帝之手”与狂奔50多米连过数人的精彩进球,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决赛迎战联邦德国队,阿根廷队一度取得两球的领先优势,但以顽强著称的对手并没有就此认输,很快将比分扳平。终场前,胜利的天平向阿根廷人倾斜,布鲁查加接马拉多纳的传球射入制胜之球,阿根廷队以3比2击败对手,历史上第二次获得世界杯冠军。
英雄,想必这是当时形容马拉多纳最合适的字眼,“新球王”如果失去冠军的光环,难言完美,但在墨西哥城,马拉多纳拥有了一切。
得意与失意往往只是一瞬间,1990年意大利之夏,尽管马拉多纳依然是世界杯的主角,但人们更多记住的却是他的泪水,决赛中0比1不敌老对手联邦德国队,这似乎注定了巨星多舛的命运。
在那个特殊时刻,贝肯鲍尔的风头压过马拉多纳,虽然他已无法在赛场上奔跑,但继球员和队长后,作为主教练再次带领球队夺得世界冠军,这一成就无人能敌。
马拉多纳的故事并没有结束,1994年,他又亮相美国世界杯。然而,他在小组赛中被查出服用违禁药物,一个英雄最终灰溜溜地离去,令人欷歔。
本届世界杯,人们还记住了一个背影——罗伯特·巴乔。决赛中,他射失点球,从而把巴西队送上冠军领奖台。
那个蓝色的背影让人看到了忧郁,一个令人伤感的结尾和一个令人伤感的人……
第四乐章 各领风骚
随着社会迅猛发展,世界杯也在与时俱进。从1998年法国世界杯开始,参赛队由之前的24支增至32支,过去由王者主宰的时代已然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各领风骚。在这一乐章,不同风格的演奏汇聚在一起。
上世纪末最后一届世界杯再次来到浪漫国度法兰西,尽管“外星人”罗纳尔多此时已具备非凡实力,并带领巴西队闯入决赛,但面对东道主法国队的阻击,他的功力顿失,整场比赛如同梦游。相比之下,法国队的齐达内在成千上万观众的呐喊声中,如有神助,接连借助角球机会,两次头球洞穿巴西队大门。随后,佩蒂特锦上添花,最终东道主3比0完胜对手,在世纪末跻身“冠军俱乐部”。
进入新世纪,世界杯的第一道曙光在亚洲显现,2002年世界杯在韩国、日本举办,这是世界杯历史上唯一一次由两国合办比赛。中国队首次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
本届杯赛以弱胜强的冷门频出,数个夺冠热门相继止步小组赛,法国队在揭幕战中便以0比1负于塞内加尔队。东道主之一的韩国队获得第四名,创造了亚洲球队在世界杯历史上的最佳战绩。
时隔8年,巴西队再次挺进决赛,他们的对手是德国队。此时的罗纳尔多已较4年前更加成熟,驾驭比赛游刃有余,他在下半场独中两元,彻底从上届决赛的噩梦中挣脱。本场决赛,此前表现稳定的德国“门神”卡恩出现两次致命失误,直接导致巴西队进球。本场胜利后,巴西队成为历史上首支五度荣膺世界冠军的球队。
意大利人里皮的高光时刻无疑出现在2006年7月9日的德国柏林奥林匹克球场。那一天,他统率“蓝衫军团”在点球决战中以5比3战胜法国队,第四次捧起世界杯。
这场决赛带给人们较多的回忆不是比赛本身,而是那场“头撞事件”。比赛开始不久,意大利队马特拉齐对法国队马卢达犯规,齐达内主罚点球命中。之后,马特拉齐将功补过,头球扳平比分。进入加时赛后,齐达内极有威胁的头球被意大利门将布冯化解,但此后,他头撞马特拉齐胸部被罚下,以意外的方式终结了职业生涯。点球大战中,法国队特雷泽盖的射门被球门横梁挡出,意大利队格罗索射入决定性点球。
2010年,世界杯走入非洲,这与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密切相关,当年正是他的助力,使世界杯来到非洲大陆。
在世界杯80年之际,西班牙的“斗牛士”们改写历史,不仅首次举起大力神杯,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第八支冠军球队,还是第一支在本土以外夺冠的欧洲球队。比赛中,西班牙队以华美的短传证明了欧洲技术流的犀利与坚韧。决赛时,西班牙队虽然屡次陷入荷兰人强悍的局部围剿,但仍然依靠娴熟的脚下技术觅得良机,由伊涅斯塔一击致命,“飞翔的荷兰人”则又一次与冠军擦肩而过。
本届世界杯宣告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落寞,获得前三名的西班牙队、荷兰队和德国队无不是以整体配合见长,这最大限度地诠释了团队精神的精髓。
2014巴西世界杯最令人震惊的是半决赛东道主1比7惨败于德国队,对于“五星巴西”,这种遭遇前所未有,它也预示了德国队的锦绣前程——决赛中,“德国战车”马力强劲,以梅西领衔的阿根廷队虽然竭尽全力,但无奈格策加时赛的进球打破了他染指大力神杯的梦想。
在本场交响乐的历史回响中,世界杯进入2018年,人们已将目光聚焦于俄罗斯广亵的土地上。不久,一场新的世界杯音乐盛典又将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