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温网百年历史,每逢整数的10年都不乏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2020年,作为特殊的一个年份,将被永载史册。温网一路走来,见证着网球运动乃至时代的发展步伐,没有比赛的日子里除了回忆美好,更有对未来无限的期盼。
1920年,继前一年在决赛中击败7次温网女单冠军多萝西·道格拉斯赢得划时代之战后,苏珊娜·伦格伦在当年温网比赛中再现壮举,成为了赛事历史上首位同时拿下女单、女双和混双冠军的球员。现在的球迷对于大满贯128签表早已习以为常,但100年前并非如此。1920年,温网将男子单打的参赛人数从150人减少到128人,为此还专门成立了选拔委员会。此外,全英格兰场地有限公司于1920年注册成立,购买了温布尔登公园路的场地(后来改为教堂路),此举对于温网赛事影响之深远无须赘述。
1930年,温布尔登曾举办过奥运会的网球赛事,其实这里早在90年前就举办过非温网的比赛。1930年,英国职业锦标赛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这里举行,如今早已成为赛事极为平常的组成部分,但当90年前电子积分牌竖立在1号球场上时,仍极具视觉冲击力。此外,组委会还在中央球场安装了一个冰箱,将比赛所用的网球保存在最完美的温度。
穿着短裤打比赛算新闻吗?在90年前的确如此!英国球员布拉姆·希尔亚德如此的着装出现在外场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1930年,美国选手威尔默·埃里森成为第一个进入男子决赛的非种子选手。
资料图
1940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温网在1940年至1945年间都没有举办,不过全英俱乐部仍然正常开放,并用于民防和军事用途,其中的一个停车场也变成了一个小型农场。1940年10月,一枚炸弹曾落到中央球场顶部,让战后前3届温网少了1200个座位。
1950年,这一年温网在细节方面更加人性化,赛会组织方开放了一个行李寄存处和3个问讯处,且都由“妇女志愿服务”负责。
无论是职业赛场还是业余网球,如今使用双手反拍的人都堪称是大多数,但在1960年,澳大利亚女将简·莱哈内使用双反出战时绝对属于另类,双反时代的大幕被逐渐拉开。
众所周知,全英草地网球和槌球俱乐部的前身是“全英草地槌球俱乐部”,但随着网球的风靡和温网的发展,槌球逐渐被“淡忘”。1960年,全英俱乐部在时隔56年后重新举办了槌球锦标赛,同一年,全英俱乐部的办公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和现代化改造。
1970年,温网不仅对球员餐厅进行了扩建,也为媒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餐厅。
1980年,4块新草地球场(11号至14号场地)在中央球场北面的奥拉基公园开放。一代“红土之王”瑞典人比约·博格在草地的战绩同样不俗。同年,比约·博格赢得了连续第五个冠军温网单打冠军,创造了网球世界的又一个纪录。
这一年,全英俱乐部在1号球场引入了“Cyclops”技术系统,用以帮助判断球是否出界。直到温网引入鹰眼系统前,魔眼“Magic Eye”一度引领着潮流。与此同时,奥拉基公园在这一年设置了12块练习场。
资料图
1990年,在足球赛场发生布拉德福德和希尔斯堡的悲剧后,英国政府颁布了一项法令,体育场的站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仅是足球,网球场也是如此,温网包括中央球场在内的看台换成了座位,当时只有2号球场的站席还保留着。赛场内“禁止吸烟”在今天看来再正常不过,1990年,温网正式禁止在中心球场和1号球场的看台上吸烟。奥拉基公园内设置了一个大电视屏幕,允许无票观众观看电视报道和查看俱乐部发布的相关信息,例如交通信息。
2000年,新千年的首届温网发生的一切都是有历史意义的,这一届温网的冠军也格外珍贵。桑普拉斯8年来第七次夺冠,追平了威廉·伦肖的纪录,大威廉姆斯则成为自1957年和1958年爱尔西亚·吉布森夺冠以来,首位获得女子单打冠军的黑人选手。桑普拉斯的最后一个温网冠军和大威的第一个温网冠军在世纪之交重合,两代“草地之王”的故事都堪称经典。
2010年,这一年的温网诞生了网球历史上最长的一场大战。男单首轮,伊斯内尔和马胡打满5盘,共激战3天,这场总耗时11小时5分钟的比赛,最终伊斯内尔在打完183局之后以70比68赢得决胜盘结束。两人在18号球场的那张合影也成为了温网,乃至网球世界最具代表性的瞬间之一。
这一年的赛程表和记分牌上首次显示了球员的名字,而不是姓名的首字母。此外,2010年也首次举办了轮椅女子双打锦标赛。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