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狩猎、生产生活的需求,发展至今,经历了狩猎、战争、娱乐竞技功能的演变。
石器时代出现了早期弓箭,弓为木杆,箭头为石或骨磨制成尖状。由于弓箭具有的远距离杀伤能力,增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威力,《越绝书》卷十一中记载“禹穴之时,以铜为兵”,说明在金石兼用的夏禹时代已出现了铜镞;殷商之后,铜镞代替了石镞,弓箭演化为军事武器,弓箭的社会需要决定了它的社会地位,由此,射箭技能成为最早进入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范畴,夏朝已经有了专门的习射机构“序”。《孟子》云:“序者,射也”。西周时,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教育体系——六艺,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基本才能,谓为“君子六艺”,是古代男子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素质。商代统治者拥有强大的军队,而军队的主干是由贵族家族的成员组成的,因此“射”在贵族阶级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商代除步射外,还出现了骑射形式,广泛应用于军事训练内容,已经带有浓厚的体育竞技意义。
到了汉代,射箭活动普及,竞技性的比赛形式不断出现,在西北地区的军中,盛行被称为“秋射”的射箭比赛。随着射箭技术的不断发展,唐代出现了专门研究射箭技术的理论著述,如王琚《射经》、张守忠《射记》、任权《弓箭论》。宋代由于边境环境的纷争变化,民间自发性的组织了弓箭社,弓箭社一方面对于抵御外患和保卫家乡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推广民间武术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清朝以后,随着火器时代的到来,弓箭逐渐在战争中降低了它的作用,但作为一种强身健体和培养意志的基本训练,射箭却一直在宫廷、军旅乃至民间经久流传。清代皇帝曾将“骑射”列为重要的治国方略之一,为防止八旗军贪图安逸、荒废骑射,将“射猎”作为训练皇室贵族、八旗子弟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自康熙帝始,设立木兰围场,率领王公贵族、百官、八旗士兵及内蒙古四十九旗的官兵,举办以狩猎为主要活动的“木兰秋狝”,此后形成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成为清朝皇帝联络北方蒙古诸部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重要典礼活动,“木兰秋狝”成为校验士兵军事能力,考核军队作战能力的大型政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射猎”活动的竞技性功能,并对周边少数民族射箭文化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射箭运动已经成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开展的体育六艺系列活动中,射箭作为重要内容也融入其中,散发出了别样的时代光彩。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