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文

探索体教结合新模式 西安市青少年体育现新局面

来源:新体育网    时间:2018-06-05    作者:于帆

新体育网6月5日西安电(记者 于帆)为了让青少年提高体育技能和身体健康素质,让青少年体育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推动下,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改革稳步进行。新体育网记者随国家体育总局参加“走基层——青少年体育宣传采访活动”,走访陕西省西安市幼儿园、中小学时发现,西安近几年在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过程中进行了诸多尝试,“体教融合”取得了不俗成效。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设专项幼儿体育课程

幼儿体育是健康中国背景下青少年体育普及与提高的基础。在西安市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设立专项性幼儿体育课程,这类课程往往通过简单、富有趣味的运动,挖掘孩子的运动能力、培养其非智力能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快乐体操是中国体操协会大力推广的专项性幼儿体育课程,西安多所幼儿园均有参与。陕西省商业幼儿园就是其中之一,园长李静告诉记者,在快乐体操课程中,孩子们利用三角大斜坡、平衡木、单双杠等器械攀爬、翻滚,游戏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的协调性、灵活性再上一层楼,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收获了自信、磨炼了意志,同时学会了合作与坚持。

微信图片_20180605234927.png

在李静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商业幼儿园的体操小健儿们在省市各级快乐体操比赛中屡创佳绩,如今,快乐体操已经逐渐成为商业幼儿园的一块金字招牌。

除了快乐体操,开设篮球课程的幼儿园在西安也不占少数。相比快乐体操,篮球运动对场地器械要求更低。西安第一保育院保教主任薛艳萍表示,之所以选择开设篮球课程,主要是从场地和安全的角度考虑的。自从15年保育院开设篮球课程以来,家长的热情空前高涨,每一期篮球队的名额都十分抢手,“为了公平选拔,我们只能通过简单的体能测试和教师的推荐来决定篮球队名额归属。”

据薛艳萍介绍,为了让孩子们练的更加系统和专业,保育院专门聘用了有运动特长的幼教,并以月为单位制定训练计划,保证孩子每周可以上三节不少于一个半小时的篮球专项课程。虽然篮球课现在受到越来越多孩子和家长的欢迎,但薛艳萍也有些许担忧,她说:“随着孩子们对篮球兴趣越发高涨,目前的师资力量已无法再满足更多孩子。”

为此,第一保育院与民间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行合作,俱乐部会定期指派教练来这里给老师培训篮球知识和技巧,并在幼儿园之间组织篮球比赛,增进交流。该俱乐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西安市有80余家幼儿园的教师参与过篮球专项培训。

基本每所小学都有自己专属的特色体育项目

相比幼儿体育课程多集中在快乐体操和篮球上,西安市的小学在尝试青少年体育发展方面可谓五花八门,基本每所小学都有自己专属的特色体育项目。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的特色体育项目是篮球和足球,尤其是篮球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不仅每年有专项的资金支持,还配备专职篮球教师。2016年10月高新第一小学被认定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在今年4月陕西省举办的首届校园“小篮球”联赛中,高新第一小学U10、U12两支队伍均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高新第一小学副校长杨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一直在深入推进篮球教学改革,现如今已逐渐摸索出一条篮球校本课程与篮球兴趣班相结合、校园篮球与培训机构相结合的新型篮球人才培养模式,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篮球人才。

微信图片_20180605234950.png

未来,篮球仍然是高新第一小学发展青少年体育的重要抓手,杨勇告诉记者,学校将在2019年在新校区建设专属的篮球训练中心,并计划实施节假日开放学校场地的政策,让优质资源得到共享,以学校带动社区,让更多的人享受篮球带来的乐趣。

西安曲江第一小学是当地一所新建小学,尽管建校不足8年,但学校主打的特色体育项目却是极具特色的传统武术。之所以选择传统武术,与曲江第一小学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立校之本息息相关。

走在曲江第一小学内,的确可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各类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应运而生,传统武术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也就不足为奇。对此,曲江第一小学艺体主任向记者进行了详细介绍,学校为推广传统武术不仅将武术带入课堂,还专门自编了一套武术操代替传统的广播体操。此外,更是成立了武术队,既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又负责各类活动对外展示。

探索体教结合新模式

“体教结合”历来是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西安市太乙路中学通过10余年的摸索,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体教结合”之路。

太乙路中学于2005年4月组建了校举重基地,同年被批准为西安市举重后备人才基地, 陕西省举重后备人才基地;2007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全国举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创建在普通中学的后备人才基地。自基地组建以来,这里培养的运动员先后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体育比赛,取得金牌300多枚、银牌200多枚、铜牌150多枚。几年来共向省、市输送队员近百名。

微信图片_20180605235006.png

举重之所以能够在太乙路中学快速发展,得益于举重队组建伊始学校就提出了“以教为本,体教结合”的办队理念。举重队的队员首先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既要接受教学大纲要求的各学科的教育,还要接受学校组织的各项素质教育,其次才是按照科学、周密的训练计划坚持课余训练。“我们跟体校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是两条腿走路。”太乙路中学举重基地教练蒋永忠说道。

正如蒋永忠所言,一旦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得到提升,那么他(她)未来出路就会有更多选择,家长自然也会支持他(她)去从事这项运动,即便是举重这类相对辛苦的运动。

蒋永忠告诉记者,随着太乙路中学逐渐将举重这块招牌打响,学校也不断加大这方面经费的投入,在各级体育、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下,充分保证了基地的经费来源,为基地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现在,学校每年都能够顺利完成举重特长生的招生工作,在保证生源数量的同时,也保证了生源的质量。

可以说,太乙路中学的成功为“体教结合”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陕西省体育局在详细研究太乙路中学的案例后决定采用新的方式方法推动省内青少年体育发展,计划将省内各运动项目梯队逐渐从体校剥离,安插进各中学、小学,当然这个计划需要和教育部门联动,目前这个计划正在推进当中。

0
0

细览button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