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羽毛球世锦赛5日在南京落幕,主场作战的中国羽毛球队收获2金2银4铜,既有何冰娇终结戴资颖连胜,混双包揽前三名的喜悦时刻,也有单打无缘冠军,女双组合被排除四强之外的尴尬。
单打:惊喜与遗憾并存
单打在本次世锦赛上收获1银2铜,无缘金牌让人遗憾。男单冠军归属于日本名将桃田贤斗,去年复出以来,他连夺亚锦赛和世锦赛冠军,一路击败谌龙、阿萨尔森、李宗伟、石宇奇等当今世界羽坛的顶尖选手。世锦赛决赛,石宇奇继亚锦赛之后再次与之相遇,可仍旧办法不多,“小石头”的犀利进攻碰到了对手铜墙铁壁般的防守。“石宇奇在技术上与桃田贤斗不分伯仲,但在场上的应变能力有所欠缺,没能打出自己的节奏和气势。”国羽单打组主教练夏煊泽指出。
尽管没有拿到男单冠军,但国羽男单整体表现平稳,由于签运不佳,内战消耗太多,石宇奇先后击败林丹、谌龙,快速进攻成为制胜法宝。而谌龙一扫今年以来的低迷状态,闯入四强,尤其是在1/4决赛中还击败了卫冕冠军丹麦人阿萨尔森。
相比男单,国羽女单近年来更是困难重重,5月丢掉尤伯杯后,女单选手频频丢分备受质疑。来到世锦赛,只有3朵小花参赛的中国队显然不乐观。中国台北选手戴资颖成为最大夺冠热门,保持着31连胜的纪录,所以当半决赛何冰娇战胜戴资颖时,足够惊喜。
尤伯杯后,马来西亚站何冰娇夺得亚军,印尼站陈雨菲赢得第二,到世锦赛何冰娇获得并列季军,国羽女单在不断进步。“尤伯杯后,我们根据以往的训练手段进行了重新调整。但这种进步还远远不够。”夏煊泽说,“我们的选手不具备5场球高强度对抗的能力,现在比赛获得冠军需要打5场球,队员们有时状态好,一场球表现不错,但后面的竞技状态就不够了。”
从世锦赛领奖台西班牙、印度、中国和日本四个国家各占一席,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羽坛女单竞争的激烈性,胜负主要取决于谁的临场状态好,这也意味着参赛队员必须具备高强度的对抗能力。
双打:收获与难题同在
中国队在世锦赛上的两枚金牌都来自双打,但没有人进入四强的唯一一个单项同样是双打。
混双成为国羽5个单项中发挥最出色的一项,三对中国组合闯入四强,决赛日三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场面很震撼,最终郑思维/黄雅琼击败队友王懿律/黄东萍夺冠。“他们的心态比以前成熟了。”国羽双打组主教练张军在点评时指出,“雅思”组合在这次比赛遇到困难时表现出了韧劲。
男双领奖台上也有两对中国组合,以前中国队的软肋项目已经连续在两届世锦赛上让国歌奏响。李俊慧/刘雨辰、张楠/刘成发挥稳定,1金1铜,体现出国羽在这个项目的优势。相比这两对成熟的搭档,另外两对首次参加世锦赛的年轻组合韩呈恺/周昊东和谭强/何济霆在首轮惜败高种子选手,但展现出了潜力。“两对年轻选手没有把优势变为胜势。”张军说,“经历这样的比赛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对自己的实力有了全新的认识,知道与世界高手的差距在哪儿。”
当去年的女双冠军陈清晨/贾一凡止步1/4决赛时,国羽不得不接受女双无一对组合进入四强的现实。中国队在女双项目拥有过辉煌的战绩,此前14连冠。但是本次比赛参赛的四对组合,只有陈清晨/贾一凡闯入八强。除了杜玥/李茵晖输于“凡尘”外,黄东萍/李汶妹、于小含/黄雅琼都负于日本组合。除了实力不济之外,输球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这两对组合中,黄东萍、黄雅琼的重心都在混双上,而李汶妹是去年从单打专项到双打的新人,于小含和黄雅琼之前很久没有配合过了。但无论怎样,国羽女双实力下滑、日本女双领先,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振兴国羽女双,是当前球队的重要课题。“通过比赛要重新思考,重新沉淀,女双应该如何提高。”张军强调,“我们会和老专家、老教练、优秀的退役运动员等一起去讨论、去把脉,女双未来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