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国务院召开第七次足球工作专题会议,确定内蒙古成为全国第一个足球改革发展试点省区。六年来,内蒙古始终坚持把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工作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精心研究规划足球项目发展新思路、新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足球事业。通过持续发力,足球事业实现了从“0”到“1”的重大突破。即从无规划体系、无联赛体系、无人才体系、无职业队伍、无经费保障和无足球文化的“0”起步阶段,发展为有“1”个组织领导体系、“1”个专门工作机构、“1”个专业人才梯队、“1”个专项经费保障机制、“1”个系列足球赛事、“1”个内蒙古足球频道和“1”个热情参与足球运动的庞大群体。
加强顶层设计力度大
试点之初,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推进足球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为足球改革发展建立了组织保障。随着《关于实施<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内蒙古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等重要文件相继出台,足球发展机制不断理顺,为足球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
试点以来,全区各级政府及社会资本共投资约60亿元,在场地建设、赛事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支持足球改革发展。其中,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在呼和浩特市开工建设的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在包头、呼伦贝尔、锡林郭勒、海南省保亭县均建成各类设施完善的足球基地,百姓身边触手可及、能用得上的足球场地渐渐多了起来。如今,全区足球场地已增加至3000余块,每万人拥有1.4块足球场地,超额完成《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既定的到2020年每万人拥有0.5块以上足球场地的建设目标,每万人拥有社会足球场地数量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名第一。
人民足球为人民,人民足球靠人民。只有适应改革发展形势和需要,集合全社会力量,才能为足球发展添砖加瓦。内蒙古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资源,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创办足球企业,支持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场馆建设经营、足球赛事举办和职业足球运动发展。
青训体系建设成果丰
4个国家级校园足球实验县、3个全国满天星训练营、165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93所特色幼儿园……内蒙古校园足球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内蒙古将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作为足球事业的重中之重,形成了自治区、盟市和旗县(区)总计116个校园足球领导小组统筹指挥、116个校足办负责协调运行的机制。在竞赛训练方面,建成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中职、普高、高职、大学校园、大学超级8个系列(学段)的分级杯赛体系,比赛超过5.5万场次,参赛学生超过44万人次。
在深入推进体教融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青训体系建设,以盟市、院校为依托建设青训中心,以竞赛为杠杆,发展U7-U18十二个单年龄段锦标赛、U13-U19青少年俱乐部联赛、U6以下幼儿足球趣味活动等多种赛制,形成覆盖各年龄段的足球联赛体系。
去年,内蒙古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获得4金2银2铜,实现了内蒙古参加全国综合性运动会足球项目奖牌零的突破。内蒙古足球协会青少部部长张栋说:“我们将继续发扬优势、补齐短板,以抓好女足青训建设、加强幼儿足球兴趣培养、完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等工作为重点,充分发挥高校、俱乐部、社会及业余体校等机构作用,搭建多元化青训平台,联合国内外优秀青训机构开展培训,在注册、培训、竞赛、体能等方面引入大数据信息,为人才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品牌赛事活动亮点多
以青少年系列竞赛为基础,以专业化竞赛联赛为重点,以社会办竞赛为补充,内蒙古形成了赛制稳定、经费充足、组织有序的竞赛体系。男子超级、甲级、乙级以及女子超级杯赛等准职业联赛已具规模,五人制、笼式足球等群众性足球赛事活动广泛开展,雪地足球赛、沙滩足球赛独具特色,实现了“年年有大赛、月月有联赛、天天能运动”,群众参与足球运动热情空前高涨。
秦宇是一名退役足球运动员,更是内蒙古雪狼足球俱乐部的负责人。该俱乐部成立于2006年,其旗下的五人制足球队成立于2012年,先后代表内蒙古参加各项赛事成绩优异,是内蒙古第一个职业室内五人制足球俱乐部。“从草根舞台到职业赛场,从自治区级赛事一步一步挺进中国足球室内五人制联赛、五超联赛,除了不懈努力奋斗,还要归功于赛事活动的丰富历练。”秦宇说,“去年我们参加全国笼式五人制足球邀请赛获得冠军,十分欣喜,希望有更多草根球队把握参赛机遇,快速成长起来,为推进足球发展作出贡献”。
赛事更精彩,球迷更热爱,城市更加富有活力。全区各盟市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提升体验性、参与性,借助赛事快速集聚人气,推动足球运动普及,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制造了许多“足球+旅游”“足球+文化”“足球+产业”的新爆点,极大地促进社会足球、业余足球、草根足球良性发展。据统计,全区年平均举办足球比赛近1.6万场次,直接参与人数近34万人次。
内蒙古足球协会副主席吴刚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研究创办具有内蒙古特色的足球品牌赛事,组织盟市会员单位代表队打造内蒙古足球协会锦标赛,同时引进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大型足球赛事,鼓励、支持盟市和社会力量积极办赛,特别是鼓励开展县级以上的社会足球联赛。”
专业人才培养渠道广
在人才培养方面,内蒙古注重建立并完善教练员、裁判员注册制度,加强对各级教练员、裁判员和专业管理人员等足球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协调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通过选派人员到中国足协调训,承办中国足协等级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等方式,拓展本土足球专业人才培养渠道。
如今,全区等级教练员由试点之初的145名增加至9991名,增长了68倍;等级裁判员由176名增加至4020名,增长了近22倍。从举办等级人才培训班的次数,到培养等级教练员、裁判员的人数,内蒙古均在全国名列前茅。
针对内蒙古高水平教练员缺失等问题,内蒙古足球协会副秘书长北光介绍说:“今后,协会将加强以教练员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加大力度培养教练员,特别是青训教练员。在高校开设教练员、裁判员培训课程,培养具有足球专业能力的大学生,使其在校期间就能掌握足球专业知识,在毕业时获得相应等级资质。”
内蒙古还将持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结合地区实际,从足球发达国家引进青训专家、借鉴先进经验,着重培养一批训练体系统一、执教理念一致的高水平足球教练员,并鼓励他们深入基层执教。
足球文化普及氛围浓
丰富多彩的足球课在校园里形成一道道亮丽风景,各地足球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焕发生机,街头巷尾的笼式足球场热闹非凡……随着足球运动环境的不断改善,内蒙古群众关注足球、参与足球、投入足球的氛围日益高涨。
近年来,内蒙古紧密联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宣传足球在增强人民体质、丰富文化生活、有利于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营造了人人参与足球、共享足球快乐、有助于足球发展的正确舆论导向。
2018年3月29日,我国首个专业宣传足球改革与发展事业的国家级数字电视频道——“足球频道”上星开播,收视范围由内蒙古扩展为全国,成为内蒙古足球改革事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并走向全国。足球频道积极拓展新技术、争创新优势,推动媒体融合,讲好中国足球的故事,上星以来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9亿元,开展赛事运营8300余场、信号制作4200余场。
在不断增强足球氛围的同时,内蒙古深入挖掘足球文化的内涵,将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草原文化和充满活力、热情洋溢的足球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内蒙古足球文化。已连续举办5年的内蒙古足球盛典成为展示风采、展现成果的大舞台,见证了内蒙古足球人砥砺前行、不断奋进的脚步,也见证了内蒙古足球“从零起步”到“全面开花”的发展历程。
实现“足球梦”,任重而道远。内蒙古将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努力走出一条既符合足球发展规律,又适合区情实际的足球发展模式,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注入更多力量。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