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民健身>正文

健身伙伴你约了吗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0-06-17    作者:冯蕾 李金霞 顾宁 刘昕彤 王灿

武汉市民李建军 “拖家带口”锻炼最幸福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局势持续向好,武汉的全民健身氛围又开始火热起来。作为参与门槛低、接受度高的全民健身项目,踢毽子受到了武汉市民的欢迎。

家住武汉洪山体育馆附近的王虎生今年47岁了,5年前开始接触毽子。王虎生介绍说,自己是上班族,由于久坐,腰椎、颈椎都出现了问题,接触毽子之后,明显感觉自己身体更好了,近些年腰椎、颈椎也没有发出过“求救”的信号。随着自己踢毽技艺的提升,王虎生近些年也在小区周边带领大家踢毽子,经常一起踢的有十几人,每到晚饭后,王虎生和街坊朋友们的踢毽都成为当地一道风景。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大家响应号召居家不出,但在家也不忘踢毽,经常自己踢、和家人踢,还经常录制视频参与一些在线的全民健身活动,可以说居家也不忘健身,丰富了自己的居家文化生活,也锻炼了身体。”王虎生介绍说,谈及现在经常和毽友们交流的内容,王虎生表示,一场疫情让更多人意识到了健康的可贵,锻炼是保持健康的最佳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与其得病了花钱吃药看病,还不如早早走出家门,参与锻炼,没有比这更好的药。

武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也活跃着多支毽子队。63岁的李建军是其中一支毽子队的“队长”。说到这个身份,李建军笑着说:“就是有一次外出参加比赛,必须有个带头的,大家都选了我,其实我的技术不是最好的,也就是为大家多做些服务工作。”十几年前,李建军第一次接触到了毽子,这么多年踢下来,李建军自己受益,也带领爱人加入了进来。李建军对记者说:“不同于其他全民健身队伍,我们的毽子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拖家带口’,不少人都是自己踢毽子之后,带动丈夫、妻子一起踢起来。不同于很多个人习练的项目,毽子是需要搭档和对手的,而家人是最好的选择。通过家人一起参与,大家身体都好了,还增进了家庭氛围,一举多得。”

W_20083351_20061112_l.jpg

商丘市民马鸣晓 控制打球时间和强度

疫情防控期间,大家居家不出,这可让户外健身爱好者“憋坏”了,河南商丘小伙儿马鸣晓就是其中之一。疫情控制稳定后,健身场所开放的消息一出,马鸣晓就微信约起了伙伴奔向球场。新买的篮球鞋穿在脚上,穿着崭新的篮球服,出门前特意照照镜子,感觉那叫一个帅。“太久没去球场了,有点迫不及待。新鞋新衣服总要亮亮相。”

马鸣晓特别爱篮球,上高中时在课业最紧张的高三也要在自习时间去篮球场上玩玩球。“因为这经常被班主任约谈,希望我多把心思花在学习上。我们高考压力很大,自习时间没人出去,我有时候看书很累,班里气氛又很压抑,全靠篮球解压活跃精神。有时会在自习时间偷溜出去打会球再回来学习。”2020年新年,马鸣晓回老家过年跟朋友们都约好了找个场地打球,没想到疫情到来,让所有人所有安排都被迫取消,“遗憾没见着老朋友,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下次再见可能又要一年了。”

球场上,马鸣晓左奔右突,抢篮板、投三分,虽然跟朋友4人打的是半场,但也大汗淋漓,不一会儿体力就不行了,几人下来坐在球场旁边喝水聊天,看别人接着他们的场地打。“平时我们都上班,也只有周末可以空出时间。但通常周末人都很多。人少就跟人拼盘玩,人多就排队等人累了再接手。”

马鸣晓说:“场地刚开放,我们约着来打篮球,我们这几个人发现体力下降很多,打一会就得歇歇。疫情发生待在家里时,没事也练练,但还是体能达不到。还有长时间不运球控球手感也不行了。虽然篮球技术不行,但是只要能打球,哪怕一会儿,我也感觉‘倍儿爽’。”跟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总是欢乐又短暂,共同的篮球爱好,让他们有更多话题,看比赛、讨论技术、“粉”篮球明星,不打球的时候微信互动也很频繁。“疫情期间不能外出打球的时候,我们互传在家玩篮球的视频,晒晒‘糗照’乐和乐和。”

相比以前,马鸣晓表示他们现阶段打篮球会更注意身体的需求,不会太劳累,不会打很久,更注重身心愉悦。“疫情只是控制平稳了,并没有过去,我们还是要注意不能太劳累,让身体保有比较好的抵抗力。等疫情彻底过去了,我们一定要玩得尽兴。”

W_42256993_20052420_wz.jpg

北京市民谢国强 户外独行“云端”相约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很多人改变了曾经的健身方式。不论是此前的居家健身,还是现在的户外健身,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人们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动起来。

家住北京的谢国强,疫情期间每天坚持在家中进行一小时的骑行训练,他说:“在疫情发生之前,我每周都会参与1至2次的骑行活动。后来,随着疫情的发生,我和朋友们暂停了骑行活动,我是每天在家中利用室内健身单车进行训练。”虽然无法外出骑行,但是谢国强通过自己的方式,保持了每天必要的健身活动。

最近,随着健身场地设施恢复开放,谢国强除了每天到家附近的公园散散步以外,依旧延续了每天在家骑行1小时的运动方式。同时,自5月份开始,他已经连续四周进行户外骑行了。谢国强说:“我最近这四周,每到周末都会到户外进行骑行锻炼。在家中‘憋’了许久后,走出家门骑行不仅让我感到非常开心,而且参与健身的动力也增强了。”

虽然恢复了户外健身,但是谢国强和“骑友”们并没有急于相互邀约,而这主要还是出于疫情防控等角度的考虑,谢国强说:“我们长期一起骑行的‘骑友’大概有近20人,年龄普遍在60岁以上。疫情期间每人基本都是在家中利用室内健身单车进行训练。现在,大家虽然都开始走出家门,来到户外健身,但是出于年龄和疫情防控的考虑,我们暂时还是各自进行骑行。”谢国强进一步说道:“由于我们年龄都比较大了,疫情期间大家居家健身时的运动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恢复集体骑行前,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就是先各自进行一段时间的户外恢复训练,然后再集体活动。另一个原因就是,毕竟现在还处于疫情防控阶段,虽然骑行运动不会有近距离的接触,但是当休息、放松时难免会聚集。因此,我们出于健康和安全的考虑,决定过一段时间之后再相约。”

虽然没有在户外相约,但是在“骑友”的微信群中,大家每天在户外骑行后,都会把骑行的数据、图片等与朋友们一起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云端”相约。谢国强说:“随着大家各自恢复训练进程的逐步加快,我们离相约一起骑行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当再次见面时,我们将会以最好的状态,去再次体验集体骑行带来的快乐。”

W_26082612_20041119_lgf.jpg

阜阳市民王如馨 组团跳舞有气氛

疫情期间,来自安徽阜阳的研究生王如馨开启了一段漫长的居家生活:“因为短期之内回不到学校,就是在线上不停地找工作,准备考试。紧张之余也要在生活里找一些爱做的事,调剂生活。”王如馨选择了跳舞。

“我有一点街舞基础,平时也比较追星,网络上有很多比较热门的歌都有舞蹈的教学视频,我就选自己喜欢的歌跟着练习。”除了自己练习以外,王如馨还把自己的练习视频片段发到微博,由此还找到了志同道合的舞友,王如馨说道:“我们经常连麦一起练,我还买了块全身镜,检查自己的动作是不是正确,感觉到位了没有,再看对方的动作,我们都是彼此的伙伴加老师。”

王如馨建议道:“大家如果没有很好的基础,还是要先把基本功练好,因为流行舞看似比较漫不经心,都是有力道在的,所以大家去找教学视频的时候先不要去扒整支舞,要先去学基本分解动作,找到韵律,能把动作做连贯了,再去追求和原版做的一模一样。也要注意前后的拉伸放松。在家自学保持兴趣和享受其中的乐趣是最最重要的,不要急于求成。”

王如馨说道:“之前也去健身房锻炼。不过我不喜欢做力量训练,通常就是在跑步机上跑跑步,然后上几节喜欢的团课,团课有尊巴舞、现代舞、肚皮舞,大家在一起上课有老师教,动作记得也比较快,节奏也比较快,非常有跳舞的气氛。我没有刻意追求减肥,不过因为经常跳舞身材保持的也还可以。现在在家自己跳比较松散,气氛就差一些,有时候去喝个水、拿个东西、玩个手机,进程会被打乱,效果可能没有团课好。运动量也没有在学校的时候多,现在是长胖了一些,我和伙伴必须得互相监督,把这项唯一的运动坚持下去。”

现在疫情防控局势向好,王如馨给一些舞蹈机构打电话咨询,都说现在已经在逐渐恢复,王如馨也把线下跳舞提到了日程上来,“因为我有一些舞蹈基础,在家跳舞还可以,但是小伙伴那里零基础学起来就会比较吃力,进展就比较缓慢,所以还是各自在当地找专业的老师学习效果会更好,我们在线上可以经常发一些视频交流。现在比较流行团舞嘛,有专业的舞蹈机构学习,会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在一起跳舞的气势就出来了,肯定进步飞速。”

W_53354434_20052412_alj.jpg

上海市民邓萌 一起夜跑感觉好

“能找到有共同爱好的伙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儿,还喜欢同一项运动就更好了。”邓萌说,“我觉得在健身的路上有朋友的陪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儿,在运动的时候相互提醒、相互鼓励,共同愿望就是希望能有一天瘦成一道闪电,怎么拍照都好看。”

家住上海的邓萌现在非常喜欢在户外跑步,她说:“我之前很喜欢在健身房跑步,觉得戴着耳机看着窗外是自己独有的时间,可以放松心情。但是我朋友也是我的前同事很喜欢在户外跑步,因为离得很近,我们就约周末去黄浦江边跑步,看着对岸外滩,一起聊聊最近吃过的美食,吐槽一下单位和客户,感觉很爽,然后慢慢跟着她一起开始户外跑了。”

疫情期间,邓萌在家做一些身体素质练习和瑜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她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就非常容易犯懒,经常坐在瑜伽垫上刷手机,然后想想明天再做吧,所以刚开始给自己制定的运动量完全没有达到。”

最近邓萌也恢复了和朋友一起跑步的计划,她说五月第一次约的时候整个人都是非常兴奋的,拿出了自己好久没穿的装备,有一种重新披上战袍的感觉。“尽管现在住的离黄浦江有点远了,我们还是骑车到江边跑步,觉得重新开始跑步,第一次一定要有仪式感,但长时间没有运动导致我们刚跑三公里就像跑了十公里一样累。”

因为邓萌现在住在徐汇区,所以最近她们经常淮海中路附近夜跑,顺便在路上找一些可以周末坐坐的小店。邓萌说:“我和我朋友在一起跑步,其实更多的不是谁监督谁,而是一种陪伴的感觉,因为现在也不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所以每天经历的有趣或是烦恼的事情也不一样,每次一起跑步的时候还可以聊聊天,也是放松的好方式。我们每次也不会跑很久很远,五公里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感觉自己的状态也在慢慢恢复,从一开始的要跑四十多分钟到现在重新回到三十多分钟。”邓萌说终于恢复了一起夜跑,觉得自己的健康生活也重新回来了。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0
0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