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育网四川绵阳5月13日电(记者 石凝)近日,历经七个月的拍摄制作和宣传推广,《破门》正式登陆院线。与此同时,作为人物原型并出演本片的马顺洗,走出银幕来到镜头前,向记者讲述了电影台前幕后的故事。他从创立球队的初心谈起,回顾了球队从无到有的点滴和拍摄期间的动人细节。
马顺洗,大多数人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但看过他以原型身份出演的电影《破门》后,你会为他的事迹感动。影片改编自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迎新乡小学足球队的真实经历,讲述了足球队师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逐渐走出地震灾难阴霾,最终收获了成长和崭新生活的故事。而这支足球队的发起者和教练员就是马顺洗。
基层体育教育匮乏 马顺洗带来一缕阳光
绵阳市安州区迎新乡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导致迎新乡小学的体育教育在马顺洗到来前几乎等于零。当时还在中学工作的马顺洗放下相对优厚的待遇来到这里,他对记者说:“我下定决心到迎新乡小学工作,就是看到了农村小学基层体育教育的匮乏。”
马顺洗来到迎新乡小学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学校特色教育的开展情况。在各方面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马顺洗经过考虑决定以足球作为切入点。“足球运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提升抗挫折能力,提高身体素质。此外,足球对于增进社交能力,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培养开朗性格来说,都是绝佳的运动。”马顺洗解释说。
冲破重重困难 用足球的方式重建信心
相较于物质资源的匮乏,马顺洗所受到的阻力更多的来自基层群众对于体育教育的淡漠。为此他从自身出发认真备课,严格训练,逐步把足球课打造成全校的精品课程。随着报名参加学校足球队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体育教育的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善。
然而在2008年,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打乱了教学的步伐。面对灾后的各种复杂情况,马顺洗以足球的方式带领学生们重建生活的信心。回忆起这一幕马顺洗表示,体育对于塑造人格,培养人的抗压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说:“学生们通过足球,逐步治愈了受伤的心灵,以踢球的方式释放了心中的悲痛,也降低了灾后应激反应。”此外,足球的团队协作精神更让孩子们在历经灾难后,懂得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黑马”勇夺佳绩 足球教育不忘感恩
随着参与足球运动的孩子越来越多,马顺洗带领孩子们组队参赛的想法浮出水面。经过数年的积累,在2017年全国青少年室内五人制足球精英挑战赛精英组U12中,迎新乡小学足球队夺得全国亚军,这一令人惊喜的消息也成为了电影《破门》的灵感来源。回想起勇夺佳绩的那一刻,马顺洗依旧心绪难平。他说:“我们比赛归来,当地的餐馆自发给我们办了一场‘流水席’,很多家长手捧鲜花欢迎我们凯旋,这些‘超规格’的接待让我和小队员们非常激动。”同时,马顺洗要求小队员们先向父母表示感谢。他认为,足球教育的核心绝对不仅是输赢,更重要的是带着感恩的心去生活。
老师的视角之外,小队员们也从自己的小世界出发,感谢足球带给自己的一切。徐谦、彭一家、蒲浩宇三名小朋友既是《破门》的演员,也是真实生活中的“足球小将”。他们透露,自己的生活已经无法与足球分开,平均每周一次的足球训练和比赛,锻炼了身体,改变了精神面貌,感谢足球为他们带来的一切。“希望未来能有机会成为职业运动员,继续自己的足球之路。”小队员们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