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育网北京8月9日电(记者 宁丽)8月2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和上海体育学院联合编撰的《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在“全民健身日”成立十周年之际,作为《报告》的主编,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教授郑家鲲接受了新体育网的独家专访,他向记者讲述了关于《报告》编撰的点滴,并提出了对全民健身发展的看法。
谈到编撰这本书的初衷,郑家鲲将其归结于国家对全民健身的大力扶持和全民健身的快速发展。在郑家鲲看来,过去一年,全民健身变化巨大且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下到上构建了“齐抓共管”的机制,在地方建立起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群众体育的顶层设计越来越清晰。面对如此丰硕的成绩,对群众体育的发展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报告》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郑家鲲说,《报告》编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揭示和探索群众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群众体育的发展也有新的要求,面对这些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思考和总结群众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二是有利于拓展和深化群众体育的理论探讨空间,创新是当前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群众体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也应该朝着更广、更深的方向进行探讨创新,打破发展瓶颈,挖掘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多重价值;三是有利于宣传和总结当前群众体育的新做法和新经验,各地在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中涌现了很多新的做法和新的经验,这些新理念随着全民健身的发展需要进行总结和推广,从而让全民健身与社会发展更好融合。
作为《报告》的编撰者,郑家鲲在编撰过程中更为切身、直观的体会到了全民健身在中国的发展。郑家鲲表示,过去一年,全民健身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首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民健身工作思路更加明确;其次是群众体育的顶层设计更加清晰;再者是群众体育的工作机制更加有力;最后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尽管“四个更加”体现了全民健身工作在过去一年取得的突出成就,但郑家鲲认为,目前的全民健身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首先全民健身的发展目前仍然处在不平衡的阶段,这些不平衡体现在城乡、区域、部门之间;第二个问题就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投入偏低,场地设施建设与老百姓的需求还有一段距离,科学健身知识的普及依旧是发展的短板;第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群众体育的多元功能和综合价值的发挥不充分,因此需要在工作方法和认识上做出改进。
也正是由于全民健身的发展上依旧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报告》的继续出版对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显得更有价值。据郑家鲲介绍,今后每年都计划出版一本《报告》,全景展示一年来群众体育的发展状况,关注热点问题,也希望通过每年出版的《报告》记录下中国全民健身发展的历史,之后也将在冰雪运动项目上加大编撰力度,力争用不同的视觉、丰富的内容展现中国全民健身的全态。